→以往各期

文 献 信 息 资 料

Literature Information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图书馆选编

           总第77       2009年第7                        200911月编印

          

本期要目:

 

★万名党政干部阅读状况调查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重点和着力点探析

★浙江工贸职院:校企一体成为发展“核”动力

★兄弟高职院校有益经验摘编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研讨会召开

★高职示范校建设:从问题中寻求突破

★试论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百花园”建设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技能竞赛,提高学生能力

 

 

文本框: 报 刊 网 络 信 息

北京区县动态

大兴打造“一体两翼”产业新格局

北京日报记者   孟为

 


大兴区是北京市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也是参与京津冀区域合作的重要门户。根据北京市“城南行动计划”,大兴区近日提出,将按照“中部一体、东西两翼”的格局,重点发展文化创意、生物医药、生产性服务业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四大产业。

“中部一体”指在沿北京南中轴延长线重点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带,“东西两翼”指在东部重点打造东部汽车产业带,西部沿地铁大兴线重点打造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带,同时带动四大主导产业发展。

中关村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位于南六环外,明年底,地铁大兴线正式开通,将带旺周边的经济,使北京城市功能延伸到这里。

未来3年内,除了建设地铁大兴线,大兴还将新增蒲黄榆快速路、京台高速、万寿路南延等4条与市区连接线。同时,实施大兴新城滨河森林公园、三海子郊野公园一期和南中轴森林公园一期项目建设。届时,大兴区的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水平将大幅提升。

据了解,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准备开发建设生命科学新城三期项目。未来,这里将建起包括研发、生产、检验检测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条,成为充满活力的城市新区。

医药产业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里将承担起疏解北京市中心城区人口的功能,起到中心城功能延伸、补充和完善的作用。预计未来5年至10年内,生命科学新城区域人口将达到10万至15万人,逐步显现出对北京城南发展的带动作用。

除了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大兴将与北汽控股合作,在北京采育经济开发区建设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打造服务北京、辐射全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大兴产业发展的一个方向。未来3年,这里将重点发展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籽种农业,并发展休闲旅游产业带,促进农业观光、休闲度假、旅游采摘等业态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一直是大兴经济的金字招牌。大兴区提出,未来将打造以服装时尚、印刷包装、新媒体和体育休闲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创意产业带。发挥星光影视园龙头效应,吸引全国各省市电视台驻京机构入驻,建设国内最大最强的综艺节目制作中心。

根据“城南行动计划”,未来3年,在大兴投资建设交通设施、生态、能源等30个项目,总投资380亿元。大兴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项目的实施将有效提升大兴区基础设施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

20091117《北京日报》


 

石景山600家数字娱乐企业今年将收120亿

北京日报记者  陈红梅   通讯员  祁月

 


今年110月,石景山区又有三百多家数字娱乐企业入驻,这类企业总数攀升到六百多家。短短五年,石景山区从零起步发展以数字娱乐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今年总收入将突破120亿元,占地区GDP10%。昔日“钢城”腾笼换鸟,真正托起了一个新的支柱产业。

如今,排名全国网游前十甲的企业中,搜狐畅游、完美时空数字娱乐等三家已经落户石景山,另有一家龙头企业正在洽谈迁入事宜。

盘点石景山的数字娱乐企业,发现不仅小公司数量在成倍增长,越来越多的规模性企业也聚集于此。区科委副主任王亚迅掰着指头细数:暴风网际、蓝港在线、华录文化、三浦灵狐……年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不下30家。“石景山发展数字娱乐,已从起步阶段成功跨入了高速发展期。”

借首钢搬迁,石景山开始“产业革命”。一番审时度势之后,他们把目光瞄向了科技与文化相结合的数字娱乐产业。2004年底开始,靠着政府一系列强有力的“组合拳”,首批20来家企业被吸引入驻。随后,“中国电子竞技运动发展中心”、“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四块国家级金字招牌挂进来,全国各地企业纷纷奔向这一磁场。

入驻企业在政府开辟的服务绿色通道、人才引进、明星计划、金桥工程、数字公共服务等平台的支撑下,迅猛发展。搜狐畅游,两年前进入石景山时,只是搜狐的一个游戏事业部,人员不足200名。如今,它已成为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旗下拥有1200人,原本租下的5000平方米办公区早已不够用,公司又在旁边的两栋大厦租下办公区,总面积超过一万平方米。

今年8月,北京动漫游戏产业联盟入驻石景山。10月,中国动漫游戏集团接踵而来,将斥资100亿打造“中国动漫游戏城”,总面积相当于5798艺术区那么大。石景山数字娱乐正在向产业集聚区发展,未来,北京乃至全国的“数字娱乐城”将在这里崛起。

2009114《北京日报》


 

延庆将建成北京市最大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

北京日报通讯员   姚佳  

 


2015年,延庆将建成北京市最大的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届时,全县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产量45万吨左右,产值实现12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40%以上。近日,《延庆县有机循环农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经过专家论证评审并通过。

《规划》将实施系列措施壮大有机循环农业。出台扶持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发展的优惠政策;整合部门资金,向有机循环农业开发倾斜;设立有机循环农业专项基金,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延庆有机循环农业项目的开发和利用;建设一批上档次、上规模的有机农业观光、采摘、科普示范园区;延伸有机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丰富旅游产品、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人均耕地面积多、95%区域的土壤达到国家一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昼夜温差大等条件,都为延庆发展有机农业奠定了资源基础。目前,全县有33家企业和基地的102个品种获得有机或有机转换期认证。

  20091112《北京日报》


 

北京市开建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北京日报通讯员    巩峥

 


112,北京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在大兴区开工建设。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副市长夏占义出席奠基仪式。

北京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耗资1.99亿元,占地面积1.87万平方米,包括动物疫病预防与预警部、动物疫病检测与诊断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部、动物防疫物资储备库、综合服务楼等5个主体建筑,预计两年后竣工。

该中心建成后,将有效提升北京市动物疫病的监测能力。可监测的动物疫病种类,将由目前的19种增加到40多种;可检验的动物疫病样品数量,也可由目前的每年2.1万份增加到每年25.7万份。

中心内配建的生物安全实验室,是北京市建设的唯一一个生物安全等级达到三级的实验室。建成后,北京市动物源性食品样品检测种类,将由目前的40余种增加到70余种;检测数量由目前的9000余批次增加到17000余批次。

随着该中心的开工,北京市的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也拉开序幕。北京市预计用5年时间投入7.6亿元,完成包括市级、区县级、大型企业三个层次的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重点涵盖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和兽药残留检测、病害动物及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重大动物疫情物资保障、动物防疫监管屏障、应急指挥系统五个方面内容。建成后将成为全国首个省级动物防疫体系。

该动物防疫体系的建设规划现已编制完成,预计总投资7.6亿元。除去刚刚奠基的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还将建设市畜牧环境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市铁路、航空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市动物及动物产品留检中心,北京市非犬类动物收容中心等四个市级项目,以及一系列区县级子项目。

2009113《北京日报》


 

门头沟百姓学习向上蔚然成风

京郊日报记者   王洋  通讯员  刘学

 


学生周末放假,农民六日上课。上周末,门头沟区妙峰山中学的电脑教室里就出现了这样一道风景。以前从没接触过计算机的农民,经过半年的培训,可以熟练地操作电脑,输入汉字,有的还能上网写博客呢。今年以来,门头沟区通过集中组织培训,开放教育资源设施等方式,引导农民和城镇居民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这些土生土长的农民,通过我们组织的技能培训和学习,不仅自身有了一技之长,而且很多人还成了致富带头人。”区教委副主任王东生昨天告诉记者,区政府以学习型城市建设为抓手,推广“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理念,采取“一校挂两牌、一长管两校、一师任两教”等全民学习教育制度,实现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三教统筹”协调发展,构建起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和终身学习服务体系,有效发挥了地区教育资源的整体服务功能,促进了区域经济与学习服务体系的良性循环。

通过几年的努力,该区已逐步形成了以社区教育中心为龙头,以镇成人学校和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为骨干,以居委会市民学校和村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为基础,以中小学校为依托,以社会教育资源为补充的覆盖全区的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体系。目前,全区由1个区级社区教育中心、4个街道社区教育中心、9所镇成人学校、86个分中心、分校和培训点构成的社区教育培训网络,覆盖全区276个农村和社区。

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极大地提升了地区的学习力和创造力,区域新型生态产业也随之迅猛发展。该区通过搭建生态建设高级人才聚集平台,吸引了国内外20多家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开展生态修复技术研发、试验和成果推广,探索出了煤矿废弃地、采石场、旧灰窑、砂石坑、公路边坡、湿地等六类区域生态修复模式,引进和创新了20多项生态修复技术,走出了一条资源开采地区生态环境的再造之路。该区以石龙经济开发区为载体,加强与中关村科技园的合作,建设中小企业产业孵化中心,搭建设施完善、管理科学、服务配套的中小企业科技研发平台,并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畅通高端人才引进渠道,吸引了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入区发展。

20091130《京郊日报》


 

海淀14个“农家书屋”年底迎客

北京日报通讯员    董海霞

 


今年年底前,海淀区14个“农家书屋”将正式开门迎客,村民可免费从书屋借阅图书。

14个“农家书屋”分布在海淀苏家坨镇柳林村、车耳营村及上庄镇上庄村、河北村等两镇14个行政村。海淀区文化委将投入数十万元,为各书屋配置书档、书标、书袋卡、图书分类法以及借书证等。

目前,苏家坨镇3家书屋的规化建设试点工作已基本完成,最后一家收尾的西小营村农家书屋焕然一新,一排排书架整齐排列,还没正式外借,就已经吸引了不少村民前来观看。

20091117《北京日报》


 

海淀:干部考核有了量化标准

北京日报记者 王海燕  通讯员 王世松

 


一年一度的机关干部年终考评在即。对于海淀区130多家单位的700余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来说,今年的考评有点特别——

2009年干了多少工作,干得漂不漂亮,不用你“自吹自擂”,也不用担心主管领导个人对你的评价会出现主观“印象”,区委组织部门给出的大考“成绩单”上,将一项一项、明明白白,全部用分数说话。

“在前两年分批试点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在全区范围内正式推行‘二维三线四级五评’领导干部量化考核评价体系,目的就是让考核结果更加准确客观、公平公正。”海淀区委组织部部长杨智慧表示。

那么,与以往的干部考核体系相比,这套全新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究竟有何不同?海淀区委组织部负责同志向记者细数了四大变化。

变化1:评价指标量化,“干多干少大不一样”

过去对干部考核,不管其工作性质、职位特点和具体分工如何,考核内容大体都是“德、能、勤、绩、廉”几个方面,非常笼统。由于考核指标不够量化,参加评价人员在打分时只能跟着感觉走,往往会出现凭印象打分、盲目打分的现象。

新的干部考核体系采取“五评”考核办法,对干部的考核分为胜任能力、工作实绩、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和自我评价五个部分。例如胜任能力评价包括学习能力、领导能力、管理能力、执行能力等25项细化指标。每项指标对应一定的分值,总分为100分。工作实绩评价内容为单位具体业务,是在对单位具体业务进行梳理、核对的基础上,统一列出具体工作名录,根据每项具体工作在全局工作中所占的比重,设定相应的分值,总分也是100分。领导干部主管哪几项具体工作,就由这些工作的上下级单位对具体完成情况进行打分。工作干得多、工作效率高得分就多,工作干得少、工作效率低得分就少,各单项工作的得分总和就是该干部工作实绩评价的总得分。

变化2:评价主体多元化,“多数人说好才是真的好”

过去,干部年终考核结果的评定一般结合干部述职、民主评议、主管领导评议情况,由单位考核委员会研究确定。实际上,在相当一部分单位里,干部是“优秀”还是“称职”,单位的“一把手”往往起到决定性作用。

新的考核评价体系引入了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如在对干部胜任能力的评价上,不光领导班子成员要对考核对象进行测评,单位同级干部、分管业务科室的科级干部及一般干部都要对其进行测评。在对干部业务工作的评价上,则由该干部的业务上级、业务下级、班子自身和由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及群众代表组成的外界代表等四个层面的主体,从不同维度进行评价。在不同评价主体的权重设置上,严格按照评价部门与考核对象之间的关联程度和单项工作占整体工作的比重,确定不同考核主体的权重系数,使考核结果既能从多个层面反映考核对象工作实绩,又能从整体角度给予客观公正评价。

变化3:借力信息技术,干部年底大排名

以往,对干部的考评结果仅仅是“优秀”、“称职”、“不称职”等几个等级。至于同样是“优秀”干部,这名干部和那名干部的执政能力是否有差距,差距在哪里,很难体现出来。

新的考核体系引入量化考核标准,以信息技术平台为支撑,经过综合分析处理考核数据,每名被考核的领导干部最后都有一个综合得分。按照党群系统、政府机关系统、街道系统、乡镇系统、事业单位系统划分,每名干部在本系统领导干部队伍的得分总排名、在某一方面的排名,以及在本单位班子成员中的排名都看得一清二楚。

同样借助信息技术,被考核干部年底拿到的考评成绩单上,也不再是“优秀”、“称职”或“不称职”这类模糊的评语。计算机生成的“二维”绩效图形,将清楚显示该干部全年的工作量与工作完成的效率情况。“三线”分析图则会直观显示胜任能力测评和工作实绩考评中,上级部门、下级部门和自我评价曲线的差异对比,以便领导干部对自己的实际工作情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二维、三线”数据分析方法使考核结果更加直观。

变化4:考核结果与干部升迁、嘉奖紧密挂钩

过去,年度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考核优秀人员除了被奖励1000元左右奖金外,没有其它实质性激励措施,考核工作不痛不痒,时间长了,不少领导干部和群众形成了“无所谓”的心态,反正“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也是一个样”。

新的考核体系的考核结果将与年度评优奖励、干部的提拔任用紧密结合。对考核优秀的处级领导干部,区委将依据考核结果直接提出奖励建议,发挥考核结果的激励功能。对沟通能力、管理水平、专业素养等某一单项考核结果排名靠后的干部,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对综合排名靠后的干部,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调整职责分工或现任职务。对处于系统末位的干部,通过谈话、诫勉等方式,帮助查找原因,督促改正。考核不称职的,将免去领导职务。

2009112《北京日报》


 

党政干部与读书

 

万名党政干部阅读状况调查

  人民论坛杂志社   康培

 


党政干部心向读书,而每周读书的时间却不多

当前党政干部大多能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在“您认为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是什么”的提问中,70.3%的受访者选择“读书”;其他依次为“参加系统培训”、“他人的言传身教”、“听讲座”。许多受访干部表示,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党政干部学习的重要途径,是有效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

绝大多数干部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读书和不读书的收获与危害,读书对思想进步的作用被充分认识。在回答“您认为读书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这个问题时,64.1%的干部认为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提升人格力量”;63.7%的干部选择“提升工作水平和领导能力”,以上两项分列第一、二位。可见,读书对世界观、思想品德、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的塑造力和推动力得到了绝大多数干部的认同。社会发展到今天,干部压力倍增,有形的工作压力和无形的人际压力交织在一起,干部比从前更需要一个充实的精神世界,阅读正是丰富精神家园的最佳方式。

读书的重要性得到受访者高度认同,但是,干部每周的读书时间并不多。在“您每周读书的时间是多少”的调查中,33.4%的受访干部每周的读书时间为0-3小时,27.6%3-6小时。也就是说,有六成多的干部每周阅读时间是在6小时以下的,有的甚至更少。尽管对于每周阅读时间的长短各方并无定论,但据最新一项调查结果表明,中国人每周阅读时间是8.1小时,而作为重要阅读群体,大多数党政干部比国人平均阅读时间还少,这种现象值得思考。

党政干部的读书时间因何被挤占

干部的读书时间因何被挤占?在“您在读书中最大的困扰是什么”的调查中,“工作太忙,抽不出太多时间读书”成为干部阅读最大的烦恼,占40%。第二位的原因是“应酬太多,读书时间被挤占”,比例为22.7%。工作压力过大,甚至工作在“高压线”、“高压锅”之下的干部的确值得我们理解并包容,但“抽不出时间”终究不能成为不读书的理由。有领导干部认为,“平时工作繁忙没时间读书只是一种借口,静不下心才是真正的原因所在。因为一些干部认为社会上‘潜规则’太多,照书上做未必得利,还不如多放点时间在搞关系上;要么就是觉得读书对工作的作用并非立竿见影”。

党政干部喜欢读什么样的书

在“您喜欢哪类书籍”的调查中,选择“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受调查者达29.2%,列第一位;选择“与业务相关的书籍”的达16.9%,列第二位;列第三、四、五位的依次为“各种经管类书籍”、“当前流行的畅销书”、“名人传记”。选择“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的仅为8.3%,列第六位。有干部指出,选择“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的仅为8.3%,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因为党政干部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对这些理论著作有涉猎,大体内容知道,觉得读起来没有新鲜感;另一方面是因为这方面的书在编排上常有宣教味道,不注重贴近干部当前的工作实践,令人不想阅读。专家强调,无论干部自身的读书偏好是什么, 在倡导知识经济的年代, 干部应该更新知识, 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以弥补原有知识的“缩水”, 填补新知识的空白。

怎样才能做到“善读书”,改变干部读书中的“两面人”现象

在“您认为怎样才能做到善读书”的调查中,63.9%的受访者选择“要坚持阅读与思考的统一,要带着具体问题读书”,53.9%的受访者选择“要坚持读书与运用相结合,在学以致用上下功夫”。专家指出,当前,有的干部重学历,轻能力,不爱读书但很爱“学习”,这是将文凭学历过分放大的结果。还应警惕干部读书中的“两面人”现象,有的人饱读诗书,能在会议上侃侃而谈,却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领导干部学到的知识必须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与发展。

党政干部读书状况不容乐观,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指出,当前领导干部读书的状况不容乐观,归结起来主要是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追求享乐、玩物丧志,不好读书;二是热衷应酬、忙于事务,不勤读书;三是浅尝辄止、不求甚解,不善读书;四是学而不思、知行不一,学用脱节。在这四个原因中,47.8%的受访者认为,当前领导干部读书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追求享乐、玩物丧志,不好读书”。有专家认为,这些年来,几乎所有的贪官在最后的反思中都会提到“放松了学习”。这并不完全是推脱之辞,事实上在日常工作中没有深入研究问题的习惯,不认真学习,几乎是所有腐败官员的共性。尽管放松学习未必是贪官“落马”的根源,但“追求享乐、玩物丧志”的确在一点点侵蚀着干部的意志,由此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因追求享乐而忽视学习,又因放松学习使得意志的防线愈加薄弱。

党政干部应以“好读书”提升个人素质,进而提升领导力

在“您认为激励领导干部成为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的倡导者、实践者,应采取哪些措施”的调查中,53.8%的受访者选择“完善符合现代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要求的官员选拔、监督、问责机制,迫使领导干部读书以提高工作能力”,列第一位;49.0%的受访者选择“建立直面公众、接受媒体监督的机制,领导干部必然会好读书以提升个人形象”,列第二位。有干部坦言:选拔性考试增加以后,我们读的书自然增多。但是有些时候难免过于功利化,为考试突击读书的情况并不罕见。看来,在以机制促读书的同时,也应建立官员直面公众、接受媒体监督的机制,促使领导干部以“好读书”提升个人素质,进而提升领导力和胜任力。

领导干部在党内和社会上处于重要位置,具有强大的行为导向和风气引领作用。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广大基层干部看中高级领导干部。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读书、勤于读书,必然会激发干部、党员和群众读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领导干部不仅要从提高自身素质和岗位职责,而且要从社会责任和示范需要来看待读书问题,既做读书的自觉实践者,又做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积极倡导者、精心组织者、大力推动者,以自己的模范表率作用引导党内和社会上形成崇尚知识、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这对促进全党、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无疑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20091130《北京日报》)


 

一流高职学院图书馆建设参考

 

一流高等职业学院图书馆建设研讨会召开

 


一流高等职业学院图书馆建设研讨会于20081125日在天龙源会议中心顺利召开!来自北京13所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馆长及馆员共35人参加了研讨会。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郭馆长及部分馆员也应邀参加了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13个学院当中有3个民办职院,10个公办职院。本次研讨会由北京高教学会图书馆工作委员会高职高专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协办,由超星数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赞助。会议由张兆忠馆长主持。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全面启动,为图书馆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课题,即在建设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过程中,图书馆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图书馆如何为示范建设服务,换言之,如何建设一流高职学院图书馆就成为了图书馆从业人员首要探讨的课题。这也是本次研讨会发起的初衷。

首先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郭馆长对一流高等职业学院图书馆建设的参考性问题和建设指标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随后与会的各个高职院校的图书馆馆长和馆员就自己馆的情况对此也相继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具体研讨的问题总结如下:

1.高职的现状;

由高职院校评估带来的机遇和变化。体现在图书馆各项数字指标的变化,如馆藏资源,借阅量等等。政法学院的孙馆长认为,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不可能无休止增加,应该是一定量之后就保持零增加,来新剔旧;另外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评估完了以后资金断流问题,或者图书馆资金不稳定问题,民办学校图书馆资金问题尤其突出。

2.学科馆员的建设

学科馆员在很多高职图书馆已经启动。大家介绍了各自学科馆员的工作及以后建设的工作思路,对于他馆有很大的借鉴作用。青年政治学院的图书馆正在推进学科馆员制度,在正向发展不顺利的情况下,还进行逆向发展,建立信息员制度,每个系设置一个信息员,学科馆员只与系里的信息员联系,而信息员对系里的人员和情况比较了解,这样工作容易展开,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实际的效果。

3.特色馆藏

根据本学院专业的特点,建设适合本学院读者的特色馆藏是各图书馆的热点问题。大部分高职图书馆都正在规划进行特色馆藏的建设。比如青年政治学院正在筹建的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资料库,包括图书,期刊,音像等;

4.服务

图书馆是学院的一个服务性部门。如何提供读者满意的服务是大家一直关心并努力提高的工作内容。比如学科馆员的建设、特色馆藏的建设、新生培训、调整开馆时间、实行弹性工作制等都是图书馆提高服务质量的内容。

5.数据库建设和资源整合

为适应评估以及学院发展的需要,各图书馆都不同程度地购置了各类电子资源。选择什么样的数据库以及对数据库进行整合实现一站式检索也是摆在图书馆工作人员面前的一个难题。个别图书馆已经完成,比如深圳职院已完成资源的整合,形成多语言的多载体资源中心,但大部分图书馆还在起步阶段。

6.高职图书馆发展的理念和走向

图书馆藏书要根据学院所设置的专业及新增专业、培养目标和科技发展的需要来建设,这样才能适应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才能满足高职院校师生的需求。一流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必须以高职教育理念为核心。另外青年政治学院的馆员还提出图书馆发展向社区服务方向发展的问题,即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政法学院的孙馆长提出建立复合型图书馆的概念。

7.人员问题

人员紧缺和馆员素质也是各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突出问题。整个社会,包括学院对图书馆的认识仍然处于以前的借还书状态,所以在人员配置上也会有所忽略,各学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人员安排的问题;进行馆员的综合素质培训也是大家普遍反应的问题。

8.其他

除以上问题外,还有高职图书馆对指标体系提出建议,比如农职院的张清华副馆长提出应该增加借阅率、最大拒借率以及最小馆藏量和最小馆舍面积等指标;信息职院的刘馆长还提出,由于学院专业倾向不同,对于独立馆舍的要求应该不同,或者改变提法的名称等;对图书馆宣传问题,每个馆都在以不同的方式积极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如读书月活动,读书征文,资源讲座,新生培训,开文献检索课等。

通过这次研讨会,对北京高职图书馆建设的整体状况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且对一流高等职业学院图书馆建设有了更准确的方向。所有与会的图书馆工作人员都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希望这次活动能有后续或者相关的活动来进一步相互交流和提高。

2008125,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网站,http://lib.bgy.org.cn/news/show.asp?bh=51


 

高校管理干部考核

 

 

高校管理干部考核体系研究

郭新利

    


    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类人员的考核工作得到了切实加强。但相对而言,高校党政管理干部的考核还不尽如人意,在考核体系建设工作有待加强。

高校管理干部考核体系现状与不足

 根据现有国家政策及高校的特点,高校管理干部考核工作中的习惯做法主要分两个大的方面来选择评价指标。第一种测评方法就是:是将对一个人的评价按德、能、勤、绩四个部分进行。第二种测评方法就是:把个人的政治立场、科研水平、工作实绩等方面的内容按照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

  在从事高校人事的长期工作实践中,我们对现行的考核方法进行执行的过程中,我们感到这两种考核体系皆有其不足之处:第一种测评方法,相比较而言绩、勤的实际可见性,操作起来比较容易,但是德、勤很难做到用一个恒定的标准来衡量,所以第一种测评方法不是很尽如人意。第二种测评方法,定性考核办法,定量考核办法,但这两种办法都有明显的局限性,两者的结合也缺乏可操作性,定性评价对干部考核评价比较模糊,干部之间缺乏直观、精确的比较,难以反映考核测评的民主性、全面性和准确性;定量考核以平均分值来直接反映对干部的评价,虽直观、明确,便于排名,但不能充分反映重要考核群体和主要考核群体对被考核人的意见。因此,这两种考核方法均难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的情况。

高校管理干部考核的基本原则

  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高校管理干部的考核是在一定的外部系统支持条件下、在一定的度量评价标准下进行的。首先应以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对考核的外部支持系统进行研究,注重分析主客观因素。其次,要以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遵守度量标准,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在高校管理干部的考核中,考核者不仅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待考核时的外部支持系统,而且又要实事求是地反映出被考核者的实际业绩,保证考核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注重实绩、突出个性的原则。对高校管理干部考核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要了解其工作的实际状况,特别是要了解其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及其工作表现,以及接受应急性临时重大任务的努力和结果,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从而反映出管理干部实际的工作业绩。因此,要把其相对突出的优点和存在的缺点都认真地总结出来,使其继续发扬优点,力求克服缺点,客观反映出其实际工作业绩,以便为今后的任用和提升作好铺垫工作。

  民主公开、群众公认的原则。民主公开、群众公认是保证高校管理干部考核的严肃性与公正性的保障。民主公开要做到考核范围、时间、内容、方法、程序等的公开,这样不仅有利于管理干部以平常的心态面对考核,也有利于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管理干部的考核,不断扩大群众的参与程度,从而与群众共同作好管理干部的考核工作。

  全面考核、综合评定的原则。全面考核就是个人自评、干部互评、群众测评和组织评定相结合。分解指标应涵盖干部的思想品质、工作业绩、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使广大参与测评的干部群众“一目了然”,以保证考核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在全面考核的基础上应注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定量考核为主以定性考核为辅,对管理干部的考核进行综合评定,修正疏漏通过技术上的操作确保结果的客观性。

进一步完善高校管理干部考核体系

  明确前提及完善须注意的问题。整个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是一个由三个子系统(即三个一级指标)构成的大系统,即思想道德子系统、能力素质子系统及工作业绩子系统。其中思想道德子系统主要包含高校管理干部的理论素养、思想品质、敬业精神、服务意识及廉洁自律等方面的表现;能力素质子系统主要包含高校管理干部的基本业务能力、学习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工作创新能力;工作业绩子系统主要包含高校管理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工作目标的实现程度、工作推进的效率。这些指标具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

  管理干部的考核体系是系统工程,它的指标体系是由多方面的属性和因素构成的集合体,这些指标大多数都是比较模糊,考核结果会有很大误差。此外,高校管理干部的考核指标大多数都属于定性指标,即大部分的指标评价既没有客观性的数据和结果,也没有可参考的量化标准,因而必须对其进行定性分析,然后根据经验和实际,再采用模糊评判的方法进行模糊计量,这样可以避免某些不确定的主客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从而保证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把考核与管理相结合。目标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目标的激励,使组织成员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从而保证总目标的实现。

  高校应建立、完善干部目标管理和岗位目标管理,逐步实现由注重组织管理转向组织管理和自我管理相结合,注重定性管理转向定性管理与定量管理相结合,注重领导管理转向领导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只有做到考核与岗位目标责任制相结合,才能有效地强化干部注重实绩、公平竞争的意识,推进岗位规范和考核量化,使干部的任用、奖惩更趋于合理。

  有效利用考核建立激励机制。高校的管理干部绩效考核(评估)是一种激励技术和手段,也是目标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绩效考核不能只针对过去做考核或考评以及评估本身而已,更要重视前瞻性,协助组织成员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其改进。

  考核测评结果的效度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因此,在考核测评表中既有详细的专项指标得分栏,也相应保留对干部德、能、勤、绩四个方面的“总体评价”以及“降职、调离、继续使用和提拔”等四个方面的任用意向选择,从而进一步完善了对干部考核结果进行分析和运用的科学程度。

  提高测评过程的民主化。要培育测评人员的素质,扩大测评组成人员的范围,增强其民主意识,做到既主动参与、敢于表达真实意愿,使民主测评更加真实;从统计学、社会学的角度看,抽取的样本数越多,统计结果越准确,因此扩大参加测评人员的数量,不断增强工作的透明度,能增加测评结果的准确性;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坚持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实行系统地、动态地考核,从而对组织实行有效地控制,使考核更加真实可靠。

200994《光明日报》)


 

数字化校园建设参考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北京市属高等学校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工作的通知

    京教研[20099

 


各市属普通高等学校:

为贯彻北京市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市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意见(京教研〔20082号)》和《北京市属高校信息化行动计划(2008 -2010年)》,进一步推动市属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我委决定从2009年起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开展市属高校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工作。第一批市属高等学校数字校园示范校将在市属全日制本科高等学校中建设2-3所,在高等职业学校中建设1-2所。现将有关申报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和时间

申报范围:市属高等学校

申报时间:20091014-1016

二、申报条件

(一)申报学校要有全局意识,愿意作为市属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实验基地,为推动市属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提供服务。

(二)申报学校党政及主管领导全力支持本校数字校园建设,学校有正处级独立的信息化主管部门,信息化专业队伍结构合理,学校师生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

(三)申报学校承担过市教委信息化市级项目,学校专项配套经费不低于市级项目经费。

(四)申报学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具有如下明显优势:

1.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备。网络覆盖校园,能安全、稳定、高速地接入北京教育信息网。

2.信息化应用情况良好。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学校的管理及教育教学水平;学校整体信息化应用效果显著;积极参与市级各项信息化应用工作(如:高校特色教育资源库建设、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建设等),并在市级各项信息化应用评比中成绩优秀。

3.重视信息化队伍建设。校领导主管学校信息化工作,有专职网管人员;将信息技术培训纳入学校信息化整体工作中,对学科教师有明确的信息化技能要求以及培训计划安排。

4.具备一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学校信息化管理制度健全;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开通了校园一卡通业务并预留市级教育应用信息交换接口。

三、申报流程

按照市教委相关要求,紧密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认真填写申报材料,组织申报。

(一)学校信息化职能管理部门于20091016日前向市教委科研处提交《北京市属高等学校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单位申请书》(格式见附件1)的纸质材料7份(加盖公章原件1份)及电子版。

(二)市教委科研处组织评审组,通过听取汇报、查看材料、实地考察等形式开展评审。经评审组评议以及市教委审批后,公布市属高等学校第一批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单位名单。

二〇〇九年九月一日

 

  件: 1、北京市属高等学校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单位申请书(格式)(略)

2、北京市属高等学校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工作要求

附件2

市属高等学校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工作要求

市属高等学校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单位在建设期间应完成以下工作:

(一)组建由校领导牵头的数字校园工作小组,负责本校的数字校园规划(3-5年)、管理、实施及后期应用工作。示范校建设单位的数字校园规划与建设要突出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注重以教育信息化促进学校教育现代化。

(二)整合学校已有及新建的信息资源与管理系统,逐步实现对学校核心业务的支撑与引领,服务教师、学生、社会。

(三)数字校园软硬件建设要严格遵循国家、教育部及市教委颁布的教育信息化相关规范、标准及管理办法。

(四)数字校园建设应与信息化市级项目相结合,如:高校特色教育资源库建设、高校一卡通建设、高校数据中心建设等。

(五)数字校园建设项目成果(部分核心技术、管理制度、信息资源等)相互共享,并允许在市属高等学校推广使用。

(六)与市教委签订《北京市属高等学校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任务书》,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按照市教委提出的信息化市级项目技术要求,以及《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京教研[2007]6号)》,承担并高质量完成信息化市级项目。

市属高等学校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单位经过专家验收,完成市属高等学校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任务,市教委将授予学校“市属高等学校数字校园示范校”称号。

(编选自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网站“市教委文件”, http://www.bjedu.gov.cn/publish/main/19/2009/20090911090741435187238/20090911090741435187238_.html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探讨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重点和着力点探析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武正林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   张莉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要做好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重点和着力点,只有准确把握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重点和着力点,才能抓住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根本,增强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重点——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重点是由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特点、实质和根本任务等因素决定的。因此,要把握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重点,必须对以上诸因素进行分析。

1.高职教育目标的“应用性”

我国各类学校都把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去落实。在此总目标下,高职院校教育有其直接目标:职业教育是为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需要培养技术应用型创新人才,是为在生产现场直接从事生产操作或在生产或工作现场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而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可上可下、可跨行业、应用性的职业技术人才。为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即既具有高等教育程度的专业知识、又具有高级技艺、善于将工程图纸化为物质实体,并能在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管理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同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高职学生毕业之时就有某种相当的技艺或技能,能直接上岗,中间不需过渡期或适应期。

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应用性”特点,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基础上,着重强化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2.高职教育内容的“职业性”

职业教育的内容具有“职业性”特点,高职教育是按职业与岗位的要求开展教育活动,专业设置与社会工作岗位相对应,教育的职业指向十分明确,即不仅要培养普适性的基本素质,还要注重培养“职业人”所特需的职业素质,如:合作能力、协作精神、公关能力、解决矛盾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

职业教育鲜明的“职业性”特点,使得学生工作的重点也应当具有浓厚的职业性色彩。所以学生工作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行为等方面的培养与教育,将职业道德教育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合理有效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合格的国家建设者,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3.高职教育实质的“可就业性”

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先生曾经把职业教育的目的概括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简洁而生动地阐明了职业教育对促进就业的重要意义。2009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考察湖北思远信息技术培训学院时指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温家宝总理还勉励学生们“既要学知识,又要学技能;既要会动脑,又要会动手;既要学会生存,又要懂得做人,这样才能为自己创造美好生活,为国家作出贡献”。就业是民生之本,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培养多层次、多样化的技能型人才,造就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这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

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用人单位与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再加上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使高职院校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和成才压力不断加大。为此,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更应积极探索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途径,重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加强学生的纪律观念、行为习惯、意志品质和艰苦创业的教育。

学生工作是促进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操作性方法和手段,并承担着教育的部分重要功能。高职教育目标的“应用性”特点、教育内容的“职业性”特点,教育实质的“就业性”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和岗位适应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在200711月一12月开展了广泛的调查,形成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发展2007年度调查报告白皮书”中指出,企业招聘大学毕业生时,最看重的是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其次为“潜力”,第三为“品德”。而“专业技能”、“专业成绩”、“社会经历”等相对不重要。而学生的职业素质是综合素质的体现,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就业创业的能力和拓宽学生自我发展的机会。

二、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着力点——提高学生的就业力

1.就业是高职院校学生最大的实际问题

 大学生就业问题事关广大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历来受到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各高校的高度重视。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实际上是充分合理地使用宝贵人力资源问题,是提升劳动者职业素质的问题,更是影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课题。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以后,就业压力也越发凸显,就业竞争更加激烈。学生工作对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将产生现实性的影响。

2.提升职业素质就是提高就业力

2009年全国高校将有6ll万毕业生,加上之前“毕而未业”或短期就业后随即又失业的140万人,今年共有大约750万名大学生面临就业压力,这还不包括上层的研究生和下层的中职生共同形成的竞争。然而,与大学生难找工作同时并存的另一种现象是,很多的企业也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统计资料显示,企业在用人标准上的权重分别为:职业态度78%,职业素质57%,专业技能/业务能力38%,尤其是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企业往往更看重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对职业与专业是否热爱。用韩企三星公司人事总监的话来说:“如果员工的专业技能稍差一点,企业可以进行后续培训,而如果综合素质不合格,则没有办法进行“深加工”;博世公司对员工的要求更为直截了当:“只要你热爱你的职业,专业,我可以把你从外行培养成专家,而即使你是一名专家,如果你不爱企业,你对企业来讲也是一文不值”。

职业素质教育是摆在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面前的重大课题,在长期的职业教育工作战线上,我们逐渐认识到:“生存就是硬道理”、“职业素质就是就业力”,高职院校只有把此作为落脚点和着力点,才能从整体上形成职业教育的合力。

三.塑造“职业人”与提升“就业力”的途径探索

1.全员参与,形成培养职业素质的合力

高职院校应形成党政重视支持、班子分工合作、专人侧重研究、“双师”型教师参与、学校各部门互相配合,协调一致的合力,努力营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全员育人的格局,使职业素质教育在课程中渗透、在环境中熏陶、在活动中锻炼、在实践中创造,使高职学生得到全方位的职业素质的培养。

2.实施素质拓展计划.提高人文素养

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补充和有形载体。通过《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将使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工作规范化、具体化,把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融进人才培养方案,学生经过培训,取得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努力实现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结合,为培养职业综合能力与职业人文素质和谐统一的高技能人才拓展途径。鼓励学生广泛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并积极组织学生利用每年寒、暑假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支教、支农,了解民情。

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铸造高尚的职业灵魂

高职院校在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方面应突出两个特点:一是重视师德“示范”把师风师德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对教职员工在教学、管理、服务工作中的行为提出明确的要求,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学生,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学生”。教师不仅要学高为师,更要德高为范,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在工作上应敬业奉献、开拓创新;在生活中则应“俭以养德”、作风正派。二是注重诚信教育。为每个学生建立“诚信档案”并将之作为操行评定、奖学金评定、评先评优、是否获得助学贷款、勤工俭学岗位等的重要依据。学生的政治课成绩要考虑其日常行为表现是否“言行一致”,学生参加考试时倡导“诚信签字”,学生就业推行“诚信协议”等等。

4.工学结合,提高学生职业适应力

充分利用企业环境资源对学生综合素质、职业素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约束、规范作用,使之成为一种很好的养成教育。如企业环境中的条例、准则、守则起着直接规范、约束实习生思想与行为的作用。弄虚作假、迟到早退、违反操作规程等现象是绝对不允许的。可以通过暗示、模仿、舆论等心理影响和作用来约束和规范思想行为。当实习学生走进生产车间,自然会主动熄灭香烟,着装必须符合生产要求,否则就成为安全隐患。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顶岗实习,对学生的岗位职业技能是一个极大的提高过程,通过实习,学生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专业实践能力并对现代化工厂职工的基本要求、应具备的职业素质有了较深刻的体会,为就业奠定了基础。通过实习,实现了学生个体的社会化,增强了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受启发、训练了创造性思维。并有利于树立基层观念,培养提高学生的敬业合作意识、自律意识。

5.重视就业指导,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把就业指导课设为必选课:在课程设置上,一年级重点讲解“大学生活和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早日适应大学生活.强化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促使学生及早树立积极的心态,引导学生把未来职业定位到基层、中小企业和生产一线;二年级重点讲解“行业发展和就业政策”,使学生了解本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企业对人才的专业技能要求和职业素质要求,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到相关的行业企业进行参观学习,主动参与企业生产实践,为自己的准确定位打下基础:三年级重点讲解“面试技巧和角色转换”,通过模拟面试,增强学生的面试能力;让学生提前学习一些初入职场的知识,教育学生虚心向自己的同事学习工作经验,尽快熟悉自己工作岗位的各种业务知识,学会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妥善处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尽早完成角色转变。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年第30期)

 


高职教学改革

 

高职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张基宏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刘远东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唐高华

  


实践教学是指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等在内的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性教学活动,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为核心内容的教学。它是高职特色兴校的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  根本,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确保学生立足职业社会的关键。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还存在诸多不足。为此,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学校实践教学实际,进行了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的探索。

一、高职实践教学的现状

一是实践教学设备短缺。培养高技能人才首先需要确保配备足够的实训设施,需要有实训和实践教学基地,但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办学经费达不到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要求的高职院校生均教学设备必须达到4000元的标准,导致教学资金投入不足,教学设备、实训器材、实训场地短缺,不能满足培养高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二是师资力量不匹配。虽然许多高职院校在不断加强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师资队伍不断壮大,但从整体形势来看,具备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仍比较匮乏。在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还不能很好地融合,实践教学的效能较低。

三是实践课程课时不够、质量不高。教育部《关于制定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明确要求,三年制专业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然而,许多高职院校并没有达到这一要求。一些院校因为实训设备和双师型教师不到位,出现以理论课代实践课的现象,导致实践课时不够,教学质量不高。

四是校企结合不够。目前,实践教学还只是学校的单方面教育,大多数学校没有很好地利用(或暂时无法利用)企业的资源,企业的参与性不强。

五是评估监督运行机制不完善。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模式还处于初始阶段,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缺乏科学的评估标准和完整的管理机制。

二、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教学模式的内涵主要包括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评估等。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教学思想突出工学结合理念的导向性。注重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给学校和学生带来更多利益。

二是教学目标突出高职生成才的有效性。技术应用性人才必须具有的如爱岗敬业、吃苦奉献、质量意识、品质意识、效益意识、竞争意识等职业素质的培养离不开企业环境、企业文化的熏陶,因此,学校只有同企业结合,面向职业岗位进行教学,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才能实现高职人才的有效培养。

三是教学内容突出职业适应性。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是以某一技术领域或职业岗位(岗位群)的能力培养为核心,工学结合实践教学内容一要满足以就业为导向的岗位技术或技术领域需要,二要有助于学生在整个职业生涯中谋求个性发展。

四是教学形式突出情境真实性。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提倡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接受仿真训练或实训,形成有助于能力和素质内化的情境氛围,最终达到培养职业核心技能和职业素质的  目标。

五是教学评估监控突出教学的功效性。加大对工学结合实践教学工作的评估和检查力度,建立科学的评估与激励机制。要在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中,切实加强对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的评估、检查,把提高实践教学的功效性作为评估的重要内  容,促进工学结合实践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升。

三、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

学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邀请深圳神舟电脑公司、中科红旗软件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技术专家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召开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论证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基于岗位职能精选教学内容,基于工学交替选择教学形式,基于实践教学的需要创建教学团队。

l.工学结合实践教学内容

基于企业岗位职能要求,以企业的生产技术为主要标准,由学校和企业组织专家提出实践教学内容组建方案,经论证后组织实施。首先,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核心设计实践教学计划,按技术应用能力模块,即基本技能、专业核心技能和岗位综台技能三个模块构建工学结合实践教学内容。其次,强调职业导向性,把职业素质教育贯穿到所有实践教学环节中。

2.工学结合课程

工学结合课程是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学结合课程的内涵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点,也是教学取得预期效果的保证。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Linux操作系统服务器管理》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的思路进行建设,具体做法:与中科红旗软件有限公司共同开发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从岗位能力出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通过充分研讨,基于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要求。

从本专业毕业生的典型工作岗位——网络管理员出发,总结出该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管理与维护网络设备、管理与维护网络操作系统平台、管理与维护企业应用服务器、管理与维护用户终端,再从这4个典型工作任务中与本课程相关的操作系统与应用服务器的管理与维护任务,推导出为完成该任务课程需要提供的10项技术能力,然后本着知识够用、适用的原则,总结归纳出课程需要涵盖的14个知识模块。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首先进行项目设计,根据中科红旗软件有限公司在中小企业平台项目中的实际案例,将知识模块重新组合,形成既能涵盖知识要点,又能体现工作岗位典型任务的3个项目。分别为企业网站服务器,邮件服务器、文件服务器的设计与管理;然后进行任务分解,将设计出的3个项目分别分解为8——10个相对独立的任务,再对这些任务进行归纳总结。将具有共性的任务提取出来,最终形成14个教学任务单元,在教学活动中以3个综合项目为导向,以分解出的教学任务为驱动组织教学。学生在完成所有任务单元后,稍加整合即可完成3个综合项目。

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这样组织教学可以避免学生面对一个大项目时容易产生的畏难心理。有大项目作引导,而需要完成的是相对独立的小任务,学生跟得上、完得成,容易产生成就感,能有效激励其学习的动力。

3.工学结合实践教学形式

工学结合实践教学形式主要包括社会实践、实训、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其形式要基于工学交替。学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积极与企业合作,积极开展多形式的工学结合实践教学。

4.工学结合实践教学团队建设

学校实施“双高双师人才强校”师资队伍建设战略,通过“双高”(高学历,高职称)引进、“双师”(教师、工程师)培训、重点培养等有力措施,打造一支具有特色、行业认可的实践教学团队。学校积极利用企业的优质资源,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部分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同时派出教师下企业实践,与企业工程师一起开发软件项目,了解企业工作流程,使教师在教学上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课堂讲授深入浅出,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工学结合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

要保证高职实践教学质量,必须理顺实践教学管理的各方面关系,形成一套完整的监控和评价管理机制。由于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涉及到校内和校外两个教学场所,企业要参与实践教学的评估与监控,所以学校邀请企业相关专家共同组建了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管理委员会,下设指导教师组、实践监控组和评估考核组,分别开展教学指导计划、实践进程监控、实践教学评估工作,并制订实践教学质量标准,使质量监控与评价有章可依,加强对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检查和督导。首先,进行实践教学过程情况的反馈,对实践教学过程实行全程督导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其次,进行实践教学结果的反馈。通过毕业前职业技能竞赛和企业对学生工作表现的反馈信息及学生就业反馈表,研究实践教学问题,提出解决问题方案。

《职业技术教育》2009年第23


 

兄弟高职院校有益经验

浙江工贸职院:校企一体成为发展“核”动力

——透视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实践创新

   中国教育报记者  陈志伟 通讯员 黄专途

 


在温州,近年来出现一个“浙工贸现象”,颇引人关注。

她是一所学校,校园内外却厂房林立,集聚各种产业,从传统的轻工产业到新兴的创意产业。在这里,人们很难看到那些教育与市场的隔膜、学校与企业的边界。

她是一所高职院校,其毕业生就业率却连年高于本科生,这里的学生成了人才市场的“香饽饽”。因为在这里,学生的课堂就是货真价实的一个工厂、一间商店、一家公司,市场是学生们最好的老师。

解读这一现象,人们可以感受到学校办学的开放:依托社会产学研服务项目,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创新集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办学新模式,一方面直接服务地方经济,一方面实现真正的开放式办学。

践行这一“跳出教育发展教育”的理念,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正成为校企一体的一个生动样本。

一次跨越

从单纯办教育到打造社会服务链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有一个并不起眼的老厂房,过去是温州冶金“制造工厂”,现已“转身”站在了时尚产业的最前沿,变成“创意工厂”,成为温州首个创意产业集聚区。

前卫另类的动漫设计、个性化定做的鞋样设计……尽管这个创意园才于今年11月中旬开园,但半个多月来学院师生将创意工作室经营得有声有色,赢得了不少市场订单。

浙江创意园的建成运营,是学院今年推出的全新项目。他们引进、孵化多家高资质的创意机构,不仅致力于打造温州创意产业集群规模,而且为工业设计、动漫设计、广告与包装设计、鞋类设计与工艺等6个设计类专业,搭建成果展示、品牌塑造及课程实践、专业实践、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大平台。

除浙江创意园外,学院今年还相继推出温州电子信息科技园、温州知识产权服务园,累计投入1.5亿元。一所高职院校同时开建三大园区,这一举动不仅在浙江省,甚至在全国都是富有创造性的。

一所高职院校为何大手笔建设产业园区?“我们旨在实践‘服务社会’与‘培养人才’这两大内生机理”。在采访中,学院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据介绍,高新企业进学校,其行业优势资源将作为教育资源的一部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之中,增强学校的教育能力;随着高新项目推进,学校专业及课程、教学及教法的改革也适时跟进,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

“作为一所高职院校,我们努力构建从校企一体到政府、产学研、市场相融的教育服务系统,校园与厂区融为一体,人才培养与企业经营相互促进。”浙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何向荣如是诠释教育服务的理念:一方面,学院以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为切入点,形成了以与政府、行业、企业合作,集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办学新模式,使高校成为政府、企业之外的助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第三种力量;另一方面从机制上促进学校与行业办学的积极性,寻求内在的产学结合机制,整合各类社会资源,破解职业教育难题,解决人才需求和人才培养的结构性矛盾。

一个细节或许可以佐证:当诸多高校竞相迁往郊区自成一隅之时,学院主动贴近繁华的温州市区,与活跃的温州民营经济紧密联系。

这种融入市场的教育环境,既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市场脉搏,也有利于企业引进人才,可谓双赢。如今,学院这一全新理念的实践,无论是在推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上,还是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都已经开花结果。

“文化创意园已经初显集聚效应,助推温州产业转型升级。”雅集文化是首批入驻浙江创意园的企业,其负责人赖冠洲说,温州虽然是民营经济的领头羊,文化创意产业却发展缓慢,听闻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打造自己的文化创意园后,不少海外的优秀人才纷纷回温州“创业”,前来实习的学生则为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库。

而在浙江创意园内,学院自己孵化的动漫工作室,动漫设计专业老师带着学生们,已经承包了当地最大的新闻网站“温州网”的所有动漫设计业务。

从单纯办教育到打造社会服务链,学院实现了教育理念的一次跨越,朝着没有“围墙”的开放性大学迈进。

一种变脸

从传统课堂到“工学一体化”教室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与温州市人事局等政府职能部门合作创办人才市场,以“市场”为切入点搭建学校与企业互通的“立交桥”,企业也由单纯的关注招聘人才开始转向学校“定制”人才。

“车间即教室,师傅即教师,工人即学生。”对该校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不是在传统的教室里,而是在一个学习和做工相融合的“一体化”教室。这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成为学院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制胜法宝”。

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工”“学”场景,学院和温州多家民营企业合作建立教、学、做合一的“工学一体化”教室。3年前,学院与中国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瑞立集团合作,建立数控加工、机电一体化和国际贸易等实训基地,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开发专业课程与教材,解决了学生顶岗实习、教师下企业实践等难题。

学院投资的生产性实训工厂,相当于瑞立集团的一家百人小厂,瑞立集团派来厂长、工段长、生产技术员、检验员、会计等,一切以工厂的生产标准设计岗位,学生分配到各个生产岗位,在师傅指导下参与生产。经过长期的拟景教育,该年学院的毕业生在温州机加工市场上供不应求,多家企业提前预订了下一年的毕业生。

将学生学习的主课堂由教室搬到生产型实训车间或企业,学院成立了14个实训中心和70多个实训室,使学生能够“真刀真枪”地实训实习。

鞋类专业的学生可以直接上康奈等中国名牌企业进行生产性实训,有的学生甚至还在全国概念鞋设计比赛中摘得过金奖。学印刷的学生可以直接在学校对外广接订单的印刷中心上岗。房地产专业的学生可以在学院所属的温州冶金房开公司直接参与房地产项目的策划与营销。

一步一个脚印,学院将改革植入职教的内核,推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变脸”。

依托产业项目,根植于传统文化,引入最新的信息技术,是今年学院一个新的教改方向。他们以此为载体,以期培养新兴文化产业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的新型人才。

针对未来3G技术的广泛应用,学院信息工程系的软件设计工作室,承接中国电信温州分公司的项目,主攻3G进校园的功能和系统开发,并展开了全方位的教改。教师将3G技术引入课堂,以3G技术引领精品课程建设,并由市场来检验成果。这一教学改革初显成效。今年,软件工作室开发的系统已内置到电信公司的3G手机中,实现了研发成果的产业化。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让传统的职教课堂“变脸”,使学生学到真本领,成为就业市场上的“抢手货”。

一份成就

从“海豚理论”到高质量就业创业

今年6月,刚毕业两年的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潘祥生就成为了全国瞩目的创业之星——当选首届全国高职毕业生就业创业之星。

25岁的潘祥生有4年的创业经历,他创建“穿世纪”这个以大学生消费群体为主的网络商城,仅去年一年销售额就达到250多万元。而最近,潘祥生则忙于筹建他的温州万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他的团队将成为学院淘宝网络团队的供货商之一。

潘祥生的成就,离不开学院良好的创业风气。学院团委书记王春柳透露,学院每年都会收到优秀学生提交的近百项创业申报项目,每年有40多个学生创业项目进驻创业园。为解决学生创业融资难问题,学院每年为创业园投入100万元创业扶植资金,并吸引奥康、吉尔达等多家知名企业投资风险资金达680万元。

从校内实体到网络营销的“温州名购网”及实体店、抱团式的“大学生名购城”等,作为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立的全国高校创业试点,学院较早地开展了创业教育,搭建了大学生科技创业平台,鼓励有潜质、适合创业的大学生自我发展。

“高职学生在校期间要学‘海豚’,潜得越深,跳得越高。”这是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指导学生就业的“海豚理论”。  

和其他高职院校毕业生不一样,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手里还多一份(甚至多份)工学结合的“顶岗证”。此证是学生工学经历的一个验证,是学院和企业分别对学生工学考核后签发的证书,为毕业生就业增加了“含金量”。“顶岗证”正是学院“三三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反映。

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有个著名的“三三制”培养模式:即通过校企一体办学模式、产教一体教学模式和学做一体学习模式三项改革,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即岗位核心技能、岗位迁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毕业证书、职业证书和顶岗证书的三证融通,提高了毕业生就业质量。

近年来,学院把传统的静态职业指导转向动态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当地政府部门合办人才市场,学生一入学就要到人才市场了解情况;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到中小企业参观,了解企业需求;学校再根据市场需求和人才发展需求进行课程开发。如此一来,学校从专业设置到课程安排都紧追市场,毕业生从入学到毕业始终紧贴市场,到就业时自然就有市场。

因为“上手快、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学院毕业生颇受用人单位青睐。据近年浙江省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数据统计,该学院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均名列前茅。

2009122《中国教育报》)


 

兄弟高职院校有益经验摘编

 


天津职业大学: 我校处级领导干部开展岗位创新活动   为了进一步推动整改落实工作,促进干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实现岗位工作新突破,取得新成效,校党委决定,在全体处级领导干部中开展岗位创新活动。

本次活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广泛深入开展岗位创新活动,提高处级领导干部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营造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良好氛围,以服务科学发展的工作实绩考核干部,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

活动的主要内容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要求每位处级领导干部针对查找出的问题,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认真研究思考如何解决、如何创新,选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设计岗位创新立项方案,集中力量解决好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能够解决的问题,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搞好整改落实。二是在日常工作中,要求每位处级领导干部在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思路的基础上,积极在本岗位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和载体、工作方式方法、工作措施等方面进行创新,并通过具体实践,取得一定效果。要把岗位创新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领导干部创新性工作长期抓下去,形成长效机制。

活动自6301231进行。具体步骤:一是立项申报。全体处级领导干部根据活动内容,结合本岗实际,进行立项申报,并填写《天津职业大学处级领导干部岗位创新立项申报表》。二是立项审核。经考核小组初审后,报分管校领导审核批准。三是阶段推动检查。第一阶段结合科学发展观整改落实进行推动检查,全体处级干部进行阶段小结;第二阶段中期推动检查。全体处级干部汇报岗位创新活动进度情况。四是年终考核。全体处级干部进行岗位创新活动总结,填写《天津职业大学处级领导干部岗位创新考核登记表》。考核小组将岗位创新的结果纳入考核内容,重点考核岗位创新工作的创新点、创新过程和创新效果,提出考核评定意见,报领导小组审批。对于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其岗位创新具有独创性、示范性、影响性,并取得明显成效的,给予表扬奖励;对于因个人工作态度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的,给予批评惩罚。(宣传部)

(天津职业大学网站,http://www.tjtc.edu.cn/school/try_browse.php?id=1775

 

天津职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积极发掘校友资源,推进学生就业  生环学院积极应对09届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广泛联络校友,整合多方资源,实质性地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

作为母校的骄傲,生环学院很多校友目前在自身所从事的行业中非常出色,能够在岗位上独当一面,为母校赢得了荣誉。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作为校友,为学院出谋划策,向所在企业积极推荐学弟学妹。截止目前为止,经校友联系,已有捷威动力、普乐精细化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到学院招聘应届毕业生。(生环学院)

(天津职业大学网站,http://www.tjtc.edu.cn/school/try_browse.php?id=1919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建立产学战略合作关系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建立产学战略合作关系:双方建立协调联动互促机制。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在学院建立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学校参与石景山园的产业发展,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为地区企业提供职工岗前培训、转岗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在科研规划、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主动适应园区产业规划与发展需求;积极与园区企业联合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鼓励引导入园企业加强与学院在技术研发、人才培训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引导入园企业承担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锻炼;引导企业吸纳学生就业,在园区设立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20091016北京教育信息网http://www.bjedu.gov.cn/publish/main/7/2009/20091016145400006535009/20091016145400006535009_.html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发扬示范校建设精神 做好学术交流活动——学院召开“23届学术交流会”筹备会议  1118日,“23届学术交流会”筹备会议在办公楼308会议室召开。各系(部、院)、校区等单位分管科研的负责人汇聚一堂,围绕本届学术交流会主题“推动应用性学术研究,提升专业理论水平”,就“23届学术交流会筹备方案如何可行”、“如何办出有特色、有活力的学术交流会”、“如何办出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交流会”等议题展开热烈研讨。副院长王成荣教授主持会议。

王成荣副院长首先明确了本届学术交流会举办的主题和深远意义。他指出,本届学术交流会的主题就是“推动应用性学术研究,提升专业理论水平”,全院教师的科研水平关系到学院的办学方针,我们应该从“科研立校” 、“科研立教”的高度来认识和加强教师的科研工作。目前,我们学院的示范校建设正处于攻坚阶段,示范校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和整体办学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科研、各个系(部、院)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离不开科研。他希望各系(部、院)、校区通过“23届学术交流会”这个平台,互相沟通和交流、互相借鉴和学习,引导、鞭策和推动全院教师对本专业的应用性研究,提升专业核心能力,为高职教育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与会人员畅所欲言,针对本届学术交流会筹备方案进行了具有建设性的提议和讨论;各系(部、院)、校区结合自己单位的工作实际,提出了如何具体实施本届学术交流会筹备方案的意见和建议。立信会计学院针对如何引导教师科研的整体方向和学术交流会评比标准提出了自己的建言;旅游系针对学术交流会参加展评的内容和形式提出了建议;艺术学院针对自己学院的专业特点就艺术创作作品如何参加评比和科研工作如何服务企业和社会给出了解决办法;工商系针对教师教学工作繁重的现象提出了“教学与科研如何互动与和谐发展”的畅想;金融系就未发表的论文如何评选、把关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经过热烈的讨论、研究,会议对本届学术交流会的会议主题、会议形式、组织实施、时间安排达成了共识。

王成荣副院长在最后的总结发言中对本届学术交流会提出了几点希望和要求:第一,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要齐头并进,互相促进;第二,要以示范校建设中表现出来的示范精神扎实做好本届学术交流会的各项筹备工作,努力办成精品会议;第三,各系(部、院)、校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各分会要充分展示自己独有的风采、风貌和科研水平,把本届会议办成有特色的、能够反映学院示范校面貌的高水平学术盛会。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网站,http://www.bjczy.edu.cn/web/xw/0911/09111902.html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加强经验交流 提升科研水平——学院邀请吴少平教授举办科研讲座  1113日下午,学院特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吴少平教授为全体教师做了以“探讨科研经验 提升科研能力”为主题的科研讲座,来自教务处、科研处、实训中心及各教学系部(院)的200余名教师和管理人员聆听了讲座。

吴少平教授结合自己在工作、管理、科研和教育教学中的实践经验,针对一线教师关心的科研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尤其是围绕财经类专业科研选题原则与策略、科研能力、科研方法、课题选择、研究的实施等内容展开富有建设性的经验总结。同时,他针对财经类科研中容易忽视的问题、经常出现的错误倾向等,做了准确分析、说明。教授在讲座中,着重强调科研工作对教学创新的重要作用,说明科研工作对于创新性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积极价值,这些观点在到会教师中产生了强烈共鸣。

讲座取得了积极的预期效果,与会老师纷纷表示,像这样结合学院、专业实际情况的讲座应该多办、办好;既要有来自院外的专家学者,也可以请院内有经验和成果的教师办讲座。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网站,http://www.bjczy.edu.cn/web/xw/0911/091118.html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唱响主旋律 做出新贡献               ——学院举办2009年宣传信息员培训暨工作会  为适应示范校建设对宣传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加强宣传信息员队伍建设,学院于1022日举办了2009年宣传信息员培训暨工作会。院党委副书记杨禾、各职能部门及系部(院)的宣传信息员参加了会议。

会上,党委宣传部对2009年上半年的宣传工作进行了总结,指出宣传工作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学院的中心工作,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示范校建设、51周年院庆等为宣传重点,积极发挥各种宣传媒体的作用,扎实开展工作,为学院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同时,党委宣传部对今年下半年的信息报送要点进行了部署,指导大家紧紧围绕示范校建设、“五板块”主题教育、队伍建设、师德建设等七方面的内容进行信息报送。

截止930日,各单位、各部门共计报送新闻391条,采用322条,采用率为82%,会上对宋小双、夏飞、吴明靖、付丽娟、姜睿、李宏芳、陈瑜七位表现突出的宣传信息员进行了表彰。信息物流系信息员李宏芳、教务处夏飞、金融系姜睿三位老师做交流发言,结合各自部门及自身重视宣传信息工作,做好信息报送工作的实际,交流了写作经验和体会。

会上还邀请了北京考试报安坤记者就如何写好校园新闻对大家进行了培训,她从找新闻、采新闻、写新闻三个方面,从新闻写作的结构及要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使大家受益匪浅。

杨禾书记作会议总结,进一步强调了做好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及当前宣传工作的大背景,并对大家提出了四点希望,就是要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示范校建设提供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思想保证;加强自身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贴近教师、贴近学生,及时宣传一线亮点,树立良好学院形象。

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培训暨工作会,感到肩上责任更重了,同时目标也更明确,思路也更清晰了,一定会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信息工作。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网站,http://www.bjczy.edu.cn/web/xw/0910/091023.html


 

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工作研讨会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三周年成果展示会专题

 

高等职业教育

专业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研讨会召开

                          


2009112627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作协作委员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教育装备专业委员会和中国青年报社联合主办的“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工作研讨会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三周年成果展示会” 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得到了教育部、财政部、行业企业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尤其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指导。来自全国高教战线的200余所高校代表(其中示范性高职院校100所)、40余家企业代表,以及教育部、财政部、国家旅游局、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等60余家相关国家部委、行业部门、地方行政部门、社会团体以及德国、澳大利亚和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特邀嘉宾代表等共计1500余人参加会议。同时,借助企业提供的技术平台,会议通过公共网络向社会进行视频转播及信息传播,供全社会观摩、交流、远程参与。

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从2007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周年成果展示会,以推动示范建设,加快高职改革发展,今年是第三年。适逢建国60周年、新机制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10周年,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会议以“紧跟经济发展需求,校企合作,示范建设百舸争流;适应人才培养要求,工学结合,高职改革千帆竞渡”为主题,集中展示示范建设3年来高职院校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主要特点的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整体突破和成果,意在以示范为引领,带动全国1200余所高职院校协同、持续、和谐发展,以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需求和适应国家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要求。

经过3年的示范建设,确立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改革方向,与用人部门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将课堂建到生产车间、田间地头、社会服务场所,聘请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做中学、做中教,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传统学科体系; 强化职业道德教育,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显著提高, 面对今年巨大的就业压力,示范建设院校一次就业率超过了96%,并带动全国高职院校办学质量明显提高,形成了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提升、生源质量有所改善的可喜局面;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坚持服务宗旨,强化社会责任, 成为当地技能人才培养、新技术推广和先进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提高了服务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开展对口支援,示范建设院校跨省招生比例达30%,面向西部招生比例达10%,培训师资1.3万人次,联合培养学生10余万人次,推动了优质高职教育资源跨区域共享,为全国高职教育协调发展作出了贡献;探索高考选拔制度改革,开展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试点,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 报考人数达到计划招生数的5.3倍。初步确立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的高职院校建设发展之路,社会各界对示范建设效果反应良好。

会议取名“印象高职”,通过模拟示范高职校园中一天的教学活动,借助企业搭建的无线网络环境,试图以“会议课堂”的形式向社会展现高等职业教育全新的教育形态;参会者则通过亲临其境的参与和体验,了解示范高职院校深入到课程开发与教学资源建设及利用层面的突破和成果。在参与中,大家相互交流研讨,重在感悟和领会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想、方法。会议创新性地针对院校管理者、教学管理人员、一线教师等不同参会对象设计了不同模块的内容,供大家根据需要自由选择。具体如“专业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专题”、“全国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成果展”、“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论坛——国际视野” 、“职业教育的‘新闻眼’”、“数据能告诉我们什么”讲座和“高职评估培训”六大模块。

“专业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是示范建设专业教学改革成果展示和体验的主要内容,也是贯穿会议的主线与核心,用以表现教学改革在高职院校生存、运行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内容主要包括国家教学团队说专业,教学名师说课和讲课,真实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洽谈以及相关教研活动、专业教学资源建设研讨等环节。经主持人的引导启发,讲课人和参会代表的互动,会议希望通过具体的专业、课程和项目载体引伸出普适的专业规划设计、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运用和制度保障等专业建设的重要思路、方法和启示。如在说课、讲课环节,会议针对课程类型和功能的不同,将课程划分为基础课、专业导论课和专业课。以高等数学为例,会议邀请教育部CDIO课题组专家顾学雍教授说基础课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授认为高等数学的本质是一种工艺哲学,有利于逻辑思辨能力的提高,也是一种有价值的技能,并且可以在做中学;高职专业高等数学的教学目的主要在于对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而非传统的像培养数学家一样注重高等数学的推理演算过程,不同专业因培养目标不同所涉及的有关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也应有区分,计算机、英语等其他基础课也是同理;他还演示了如何利用函数化编程语言(Mathematica)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学习函数,参会者在体验中见识了函数的神奇与魅力,让人耳目一新。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熊熙教授则以“数控专业导论课”为例,呈现了他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造导论类课程的经验,为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习兴趣,他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课程设计并具体组织实施,同时高度关注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和指导;教学的效果不仅提高了同学们对专业认知和认同,明确了学习目标,而且学生们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搜集的资料、碰撞的观点又形成了可资利用的教学资源,一举数得。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来建良教授则从“就业敲门砖”的角度以“数控切削加工”课程为载体进行了说课与讲课,他提出在专业课程体系框架下,校企合作开发教学内容、分工实施“做中学、做中教”、合理的运用新教育技术是专业课程成功的法宝。

“全国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成果展”被模拟为高职院校的校史馆,通过实物、电子及纸质资料、展板、视频、网络资源等形式,集中展示了示范建设三年来,全国高职战线所取得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以及示范建设的突破,内容涉及专业改革案例、教学资源建设、职业技能大赛、管理干部与师资培训等。为体现资源开放和共享,成果展向社会开放,并借助企业搭建的网络平台提供下载服务。

“职业教育‘新闻眼’” 通过媒体与院校的互动,透过媒体的关切、院校的应对,传达给广大高职院校一种视角,即高职院校要不断变换角度审视办学的得与失、是与非,让社会更多关注和了解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借助“‘数据能告诉我们什么’讲座”,用以表现数据平台在高职院校管理中的应用;同时在交流互动中,参会者也切身感受到信息化管理的高效、便捷与科学。

“国际化视野”邀请德国、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等国家(地区)的高职教育专家就职教理念、教学组织和管理等同与会者开展研讨、交流和互动,旨在启发思路、开拓国际视野、借鉴成熟经验,同时也用来表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适应国际化深入发展的趋势。

“高职评估培训”以本次会议各专题为评估对象,将参加培训人员虚拟为评估专家,通过完成模拟的评估任务,学习研讨高职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中有关专业剖析、说课、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教学管理、深度访谈等评估理念和方法。作为结果,同时形成对会议的评价报告。作为唯一一个贯穿会议始终的环节,会议意在通过这种方式传递教学管理、质量监控和制度保障的重要性。

据悉,从今年6月份开始,主办方先后2次针对会议设计在高职高专教育网上开展需求调研,20000余人参与,根据问卷反馈结果,最终确定了本次会议的内容、形式和时间。会议参照国际惯例设计和运行,采用网上注册申请、预定会议参与内容(因多项内容为并行同时开展)的方式参会。广大高职院校对会议反响强烈,报名踊跃,会议提供的1000个参会名额在60小时内被“秒杀”完毕。会议最终又通过适当增加参会名额、提供部分临时观摩席位和网上视频转播等服务以满足社会各界的参会需求。

校企合作依然是本次会议的特色,与以往不同的是,企业由前台转向幕后提供软硬件支持和技术支撑,例如会场全部区域由无线网络覆盖,以方便代表随时进行资源下载。校企合作仿佛已成为一种习惯,高职教育的类型特色初步显现。高等职业教育不仅强调面向就业要求,面向社会需求,而且还是高成本的教育过程。会议作为高职院校运行形态的一种虚拟再现,若要高质量地实施设计方案、达到预期目标,需要高成本的投入。只有通过校企合作,才能有效解决与需求对接和高成本投入的问题。本次会议的出色组织与运行也证实、实践了这一不变的真谛。

借助“印象”的概念,会议完整、清晰地呈现了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形态和运行、改革与发展的状态,为高等职业教育适应“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探索了一条改革之路。会议内容丰富生动,参会者纷纷表示获益匪浅,一幅“百舸争流、千帆竞渡”的壮丽画面俨然已经呈现在我们眼前。                                                                                                                                                           

20091126日人民网—教育频道,http://edu.people.com.cn/GB/10457058.html


 

教育论坛侧记:

高职院校和媒体举起“合作”大旗

中国青年报记者     桂杰

 


在北京九华山庄举办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三周年成果展示会尚未正式拉开帷幕之前,一本橘红色封皮的《会议导读》以及主会场四周的电视屏幕上已经公布了一条吸引眼球的新闻:

1127上午,“职业教育‘新闻眼’——新闻媒体与高职教育论坛”将在16区三层第四分会场举行。

职业教育的专业性很强,怎么媒体也介入到这里来了?或许是感到某种新奇,自由报名参加这个分论坛的代表居然超过200人。

“记得在2007年的这个季节,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一周年成果展示会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的时候,得知消息的我们,主动地跑到大会会务组,小心翼翼地递上名片,表达了希望参会的请求;

记得2008年二周年成果展示会在北京东面的798创业产业基地举行的时候,当时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不期而至,场外天寒地冻,雪花纷飞,作为特邀者,我们亲眼见证了会场内一幕幕情绪激昂的热烈场面;

而今天,我们开始作为会议的合作者,深度地参与到三周年成果展示会的筹备之中,并具体承担了‘职业教育“新闻眼”’的具体策划组织工作。

由职业教育的旁观者到受邀者、再到合作者,这一曲线的变化让人感到由衷的兴奋。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战略问题上,以‘推动社会进步,服务青年成长’为办报宗旨的中国青年报终于尽到了一份自己应尽的责任!”

这天的会场座无虚席。中国青年报社副社长谢湘在致辞中这段动情的话让在座的很多人印象颇深,感慨颇多。

对于论坛的举办,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处处长范唯以“一个全新的开始”进行评价。她说:“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需要和方方面面进行‘合作’,不仅校企要合作,而且和媒体也要合作,要了解媒体的关注点,不是只让媒体给我们唱赞歌,还需要媒体对我们经常的提醒和鞭策。”

“从大的环境来说,职业教育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然而,黄金时代如何锻造黄金,是大有学问的。学问之一,就是要加强职业教育界和新闻界的沟通,建立无障碍沟通机制和合作平台。”论坛上,新华社中央新闻采访中心政文采访室副主任李斌的话,引起了不少听众的共鸣。

20061215上午,温家宝总理邀请职业教育界的同志到中南海开座谈会,跟随温总理多年的李斌当天就撰写了《职业教育已列入中南海议事日程》一文。温总理关于职业教育的许多重要意见,李斌记忆犹新,其中一条就是要总结职业教育典型经验,加强宣传力度,为职业教育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李斌用一种很认真的态度建议职业教育工作者,要重新认识传播环境,因为在当今社会“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行动力,透明度决定公信力。”

人民日报教育组组长袁新文则从成就报道的策划与报道谈开来,给与会的高职院校宣传部长上了一堂生动的业务培训课。他说,成就报道是媒体的一道“家常菜”,但主要弊病就是太多太滥,人们容易吃腻。工作性太强,报道面太窄,时效性太差,这样容易减少受众。“因此,高职院校想要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必须把我们看家的东西拿出来,把我们压在箱子底下的东西拿出来,而不是简简单单摆成绩,讲工作重点。”他以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给出了四条建议,即“找好由头,引人入胜;选好角度,别出心裁;用好数字,强化事实;创新写法,追求现货。”

对于袁新文所谓“家常菜”太多太滥之说,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曹毓刚主动举手发问:如今报纸越来越厚,页数越来越多,如果高职院校的新闻只是个“豆腐块”,也缺少新闻传播力,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对此,袁新文认为,只有高职院校和新闻媒体全面配合,把文章做精,做细,精耕细作,把报道做好,才能赢得受众。

平时爱思考、经常撰写一些职业教育时评的王寿斌,是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主任。他认为,公众需要新闻,媒体想做新闻,但职业院校的参与度不够、缺乏主动性。院校平时不重视新闻宣传,往往要等到招生、校庆时才想起媒体来。他认为,出现这种情况,与高职院校新闻意识不强、挖掘新闻的能力不够有关。“自己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但别人不知道,甚至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所做的可以而且应该拿到全国去推广。”

“媒体并不可怕,正直的媒体更不可怕,媒体可以帮学校梳理办学思路,帮学校提升办学层次,帮学校进行有效的对外宣传,一句话,媒体可以成为院校的朋友。”听完王寿斌的话,不少听众都会心地笑了起来。                                                                                                                                                           

20091130日《中国青年报》)


 

高职示范校建设:从问题中寻求突破

中国青年报记者     谢洋

 


“您觉得刚才专家所展示的课程体系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学生在顶岗实习时到底该由谁管?怎么管?教学内容怎么落实?如果学生顶岗实习考核不合格能否毕业?毕业的学分怎么计算?”

……

112627日,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工作研讨会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三周年成果展示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包括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在内的200余所高校,以及企业、行业和政府部门的代表15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年一度的高职教育盛事。

尽管按照预定的目标,高职院校3年的示范建设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记者在两天的会议中,听到更多的是与会代表对目前职教改革中存在问题的思考和交流。大家并没有把太多的时间用来回味已经取得的成绩,而是纷纷把目光投向未来,从自身问题出发寻求教育改革的突破。

专业建设不能重技能轻素质

1126上午的开幕式刚结束,主会场便开始了“说专业”的专场讲座。主讲专家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和与会代表分享其在专业建设方面的经验。

查建中老师,您认为刚才专家所展示的课程体系还有什么不足之处?”主持人单强博士的提问,似乎有些“鸡蛋里挑骨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主持人查建中教授接过问题,直言不讳地说:“一说到专业就讲技术,这是目前高职专业建设中一个非常大的弊病,也是我们的传统。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开发时,往往只重技能,忽略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综合能力培养。”

查建中说,在美国波音公司对员工的十条素质要求中,专业技能只占三成,七成是通用的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职业道德。“我很希望看到在说专业的时候大家能把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

除了要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专业建设中,如何摸清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真正从社会的角度找准专业方向,也是摆在职教工作者面前的难题。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顾京表示,她遇到的最大难题是教学管理如何满足企业需求的变化。“一个是要变,一个是要管,如何既适应这种变的需要,又要符合教学正常的运行管理,我经常处于这种痛苦和矛盾之中。”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一名老师,说起他去年做产业调研时的经历。去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但在9月之前,苏南地区装备制造业企业接到的订单依旧非常饱满,有的甚至排到若干年以后。没想到进入11月,国内制造业突然发生巨幅波动,有的企业13的订单都遭遇了毁约或违约,这种变化的信息也立刻传递到了学校。

“一个人才的培养至少需要3年,但企业的需求往往是脉冲式的,它今天提出的要求很可能希望你下个星期就能满足,其间有很多问题。”这名教师说,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专业应该从整个产业发展的角度,从世界经济的发展格局去考量。

校企合作的难点首先在高职院校自身

今年9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对湖北职业技术学院、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和雅安职业技术学院三所学校进行调研后,挑选了一批学员到北大人民医院顶岗实习。

北大人民医院在实习生的培训管理方面,有国内领先的教学计划安排和教学质量监控系统。该院护理部副主任张海燕介绍说,为了配合不同的学校做好顶岗实习的工作,医院专门制定了教学计划:为学生设计了实习前的岗前培训;安排学生轮转不同的科室,每个实习科的老师会有临床的“小讲课”;36周轮转结束后,学生要自己准备课程,对同学和病人进行“小讲课”。每轮实习结束后,学生还要上网对带教老师进行评价,以保证教学计划的落实。

“虽然只来了短短四个月,从下科室实习到临床工作,我感到学生一下子长大了!不仅专业理论和技能得到很大提高,而且为病人服务的意识也增强了。”雅安职业技术学院的王静老师说,很多医院把学生的带教管理当成很重的负担,但北大人民医院对待外校的实习生,却像对待自己的学生一样。

派出学校和接收单位的良好配合,成就了一段顶岗实习的佳话。会上,其他一些高职院校的老师对此表示困惑:“医学类专业顶岗实习的管理比较成熟、规范,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但其他专业要调动企业与用人单位的积极性,推动用人单位来共同培养管理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推进顶岗实习工作的过程中,我们经常抱怨企业,说自己的热脸贴到了企业的冷屁股上,但我认为校企合作的难点首先来自高职院校自身,要从我们自己内部找问题。”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处处长范唯认为,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对专业的分析、对用人单位岗位对接差距的了解以及对学生的管理等方面都存在缺失。

有一次,范唯陪某医院的相关负责人去一所高职院校考察,看到学校的实训基地后,这位负责人感到既羡慕又遗憾,因为这些实训基地好是好,就是使用效率太低了。考察过程中,医院负责人的嘴里老念叨着“如果这个设备搬到我们那儿,我们一定会怎样怎样”。范唯说,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在实训设备的使用效益、前期的教学工作中都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如果学校把工作做在前面,就会降低企业接收实习学生的难度,从而更好地推动校企合作。”

高职改革就像“致加西亚的信”

“一定要呈现清醒的问题意识!”在大会闭幕式上,主持人、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席李进教授的讲话,依旧充满警醒的意味。他强调,要讲问题,但不要埋怨,而是要去解决问题。

在李进看来,高职发展现阶段的特征表现为:发展战略明确,但政策支持尚有缺位;规模扩张迅猛,但内涵发展尚不平衡;办学理念确立,但面上运作难度不小;学校个案突出,但社会认可度有待提高。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改革发展,有很多不可预知的困难和问题需要解决。面对这条前人从未走过的路,如何才能找准方向呢?李进用“致加西亚的信”这个经典的故事给在座者以启迪。

19世纪末,美西战争爆发时,美国总统必须立即与古巴的起义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加西亚在古巴广阔的山脉里,当时没人知道他的确切位置在哪儿。

希望尽快和加西亚进行合作的美国总统把罗文中尉叫到身边,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接过信后,罗文并没有问加西亚在什么地方、我怎么找到他、找他干什么,他只是转身去做了。

“对上级的托付,对国家的号召,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务。送信变成了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东西,变成了忠于职守,变成了一种敬业精神,一种执行创造的象征。”李进充满激情地说,事实上,在要求“把信送给加西亚”的同时,也把“如何送”的途径交给了执行者。

李进认为,高职改革就像“致加西亚的信”这个故事所传递的道理一样。学校的管理者所需要的不只是学习书本知识,也不只是聆听他人的种种指导,而是要通过自身的创造力,去完成国家的任务,去履行自己的使命,把符合社会需求、具备优秀素质的学生源源不断地输送给社会。 

20091130《中国青年报》)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3年取得4个翻番

中国青年报记者     谢洋

 


“一千个参会名额在60个小时内就被‘秒杀’完毕,这种状态在我国各类教育学术性研讨会上很难看到,只有在炒股票的讲座上才看得到!”1126日,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三周年成果展示会新闻发布会上,主持人马树超教授谈到近年来高职示范校建设所取得的长足发展,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以来,经过3年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无论是办学条件、人才培养模式,还是学生的就业质量都取得了显著进步。马树超介绍说,短短3年间,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就实现了4个翻番。

第一,和示范院校有合作协议的企业数翻番,由12万个增长到24万个,充分体现了校企合作在整个高职教育改革中的旗帜作用。

第二,示范院校中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老师数及其任课数翻番,兼职老师由原来的135万人增长到26万人,其任课数从140万课时增长到207万课时。这标志着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正在优化,“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建设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第三,示范院校为企业的研发科技服务翻番,整个研发科技服务的资金总量从27亿元增长到67亿元,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得到显著增强。

第四,示范院校对口支援的地区数和院校数都实现了翻番。示范院校对口支援的地区数由示范校建设前的247个增长到目前的495个,对口支援的学校数从460个增长到920个。这对实现跨区域优质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地区间高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20091130日《中国青年报》)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参考

 

试论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百花园”建设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     周建松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十分重大的质量工程与引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建设项目,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于2006年由财政部和教育部联合启动。3年来,该项目得到了全国各省(市、区)政府、各高职院校的热烈响应,也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3年建设,成绩斐然,对探索形成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起到了十分有益的作用。尤其是各高职院校抓住高等职业教育类型特色,认真学习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2006]14号文件),在致力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在推进院校综合改革,提高办学综合实力;在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专业改革与建设,课程改革与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辐射引领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等方面做出了显著的成绩,其效应远远超出预期,初步彰显出改革的示范、管理的示范、发展的示范的效应。在首批示范高职院校即将建设期满验收之际,笔者以为,按“百花园”要求来梳理、衡量和对照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和工程的成效,不仅具有科学的价值内涵,同时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首先应该是“花”,是真正意义上的高等职业教育,具备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回顾与分析

众所周知,我国近几年蓬勃发展起来的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其经历了作为高等教育补充发展的“三不一高”阶段,更经历了多次反复的“起死回生”时期,其性质和地位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一直未能确定。改革开放初期为多出人才、快出人才,为解决城镇集体的人才需求和大量高中毕业生就读“大学”的出路,高等职业教育虽然几乎就是“本科压缩饼干”,但也取得了阶段性、历史性成效。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进行,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其发展的主要途径逐渐扩大,并成为半壁江山。到目前为止,我国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已达1184所,院校数量超过本科,在校生达到50%以上,在这种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究竟怎样办?究竟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等一系列问题摆上了重要日程,对此,《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经过几年的探索,教高[2006]16号文件,在对此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给予了系统梳理和与时俱进的探索改进,强调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强调要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强调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强调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强调加强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等。笔者以为,这既勾画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脉络,也表明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阶段特征,同时,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出特色和水平的关键所在。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的类型特征

 教高[2006]14号文件,在部署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时,明确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建设性质、办学宗旨和根本任务,这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做贯彻以服务为宗旨的模范,做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模范,做坚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模范,不断提高院校辐射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娴熟职业能力、具有一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并认真做好职业培训、双证书等工作,探索形成开放合作育人平台,提高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水平。根据前面分析,笔者以为,作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首先必须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真谛,全面把握高等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

第一,示范高职院校必须是高等性与职业性的复合体,体现“高职”复姓,即既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教育的较高层次,全面体现高教性与职教性的复合统一。

第二,示范高职院校必须认真做到坚持就业导向实施教育,面向职业岗位实施教育,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娴熟职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面向基层一线的基层复合型人才。

第三,示范高职院校必须充分抓住构建开放合作育人和管理平台这个目标进行改革和建设,并在实践中形成开放育人、合作育人的机制。

第四,在开放合作办学中探索形成有效的资源整合机制,提高资源整合能力,应是示范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院校长能力的重要内容,要充分发挥院校平台的作用,达到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和社会资源,以育人服务为目标。

第五,双师教学团队是示范高职院校建设的最为关键的内容,必须进行系统设计,利用各种条件,积极构建,从而使资源整合、合作育人、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建设和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成为可能。

第六,示范高职院校的共同特征是学校全面融入行业、企业和社会,实现校企一体,努力做好服务社会、服务区域、服务所在行业和相关企业,并在行业企业和社会的互动发展中提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能力,形成良性发展机制。

第七,课程改革和建设是示范高职院校改革和建设的重点。教学改革的关键和难点是课程体系的再造和重组,因此,衡量示范校内涵建设最有成效的,除了开放合作平台建设外,就是课程和由此基础上形成的教材,进而综合形成人才培养方案和综合建立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八,资源库建设是示范高职院校建设的共同任务,这项任务既表明了财政投入应有的绩效,也体现了示范高职院校的社会责任,把高职教育改革建设成果建成资源库,自然应成为示范高职院校建设的要求之一,也是各示范建设的义务。

二、百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应该是“百花”,应该是百所具有较高品质、各具特色的“花”,是百所有特色的高职院校。

我国是一个行业齐全、经济社会发展极其不平衡的国家。高职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联系最为紧密、与生产实践融合最为深刻的一类教育,必须体现出深刻的时代特征、区域特征、行业特征乃至技术阶段特征,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讲,百所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必须在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运行规律的基础上,在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开放办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类型特征的前提下,鼓励各院校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自主创新、办出特色和办出水平。

(一)百所示范院校建设必须遵循的原则

第一,坚持以高等职业教育一般规律为前提的原则。即始终坚持高教性与职教性的统一,努力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律,认真贯彻教高[2006]14号和[2006]16号文件精神。

第二,坚持根据各个学校特点和条件自主创新原则。每所高职院校由于历史发展轨迹不同、形成资源条件不同、社会影响和社会定位不同、所在区域和行业不同,必然有其历史烙印、区域痕迹、行业背景和现实影响,必须鼓励和允许其在未禁止条款下自主创新、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的特点。

第三,允许各院校根据自身生存发展需求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的原则。每个学校其历史发展轨迹不同,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对其也有不同的办学需求和人才培养定位,即使是看起来大致相同的行业和区域,也会有不同的需求状况。正因为这样,在示范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要抓住关键的、核心的特殊性,鼓励院校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应该允许试错,容忍失误乃至失败。

(二)百所示范高职院校如何“百花齐放”

作为示范高职院校建设,笔者认为,它首先是“花”,花就是高职类型特色的示范,而“百花”就是在类型特色示范的前  提下具有各自特点和特征,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区域特征。允许各个省()的高职院校从各自产业结构、人文环境、技术水准等条件出发,探索建成充分体现本区域特征的高等职业教育,如东部沿海与东北、西北、西南就有很大不同,应允许其体现不同特点。

第二,行业特征。高等职业教育除了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外,还具有主要服务于某个行业的特征。正因为这样,不同行业所体现出来的文化、专业结构和校园环境也成为建设重点之一,如金融与交通、建筑、机电、艺术、旅游就有很大不同,应该允许体现其行业特征。

第三,学校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高职院校百花园建设的重要特征。有学者研究,一个学校的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院()长的风格,一个学校的理念在某种意义上就是院()长的理念,对此,我们应该积极鼓励并给予政策保护。

()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

笔者提出百所示范高职院校应该是高职院校百朵花,鼓励解放思想、探索创新、各具特征,但在实践中必须注意:

第一,防止以旧掩新。即要在实践中切实防止以特征掩盖下的因循守旧,防止出现继续以传统封闭观念办高职,防止不思改革、不施改革的情况出现。

第二,防止本科压缩型办学模式再现。要坚定不移地结合院校实际,积极探索开放式办学,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切实防止继续循着学科型、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和实践,忽视高等职业教育的真谛所在。

第三,防止杂乱无章。允许探索不等于杂乱无章,更不等于不需要顶层设计、有序推进,必须在教高[200614号和[200616号文件精神指引下进行学院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顶层设计,在此基础上逐渐推进,全面改革和建设。

三、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建设一个“百花园”,成为开放式高等职业教育共享型资源库

通过前面分析,笔者认为,教育部、财政部从2006年开始启动实施、中央财政直接投入30亿的新中国教育史上最为重大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建设项目,其历史任务就是通过建设,使示范高职院校在办学实力、教育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和辐射能力等方面有较大提高,特别是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创建办学特色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带动高等职业教育加快改革与发展,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质量优良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用开放共享的百花园引领高职院校和谐可持续发展。

(一)作为百花园的“园”的特征

笔者认为,国家示范高职建设计划,共同的要求是“百花”,对每一所学校的要求是“花”,最终要求则是“百花园”,在这里,“园”的概念应该是:

第一,公开性。即示范校的建设成果都是公开的,在现代高度信息化的条件下,必须是在网络上可以点击到的。

第二,开放性。示范校之间、示范校与非示范校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都应该将建设资料和建设成果相互开放,提供学习、借鉴和批判。

第三,共享性。作为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投入的建设项目,不存在纯粹的产权私密性质,而应该是可以共享的,以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作为百花园的“园”的标志

作为百花园,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内涵,主要为:

第一,示范高职院()()长、领导班子和师生员工在建设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过程中的探索勇气、创新精神和求实态度,这是思想成果、精神成果、文化成果,是强大的无形资产。

第二,共享型资源库建设及其公平学习平台,这是有形资产中的最具显性的内容,必须抓紧认真做好建设工作,也需要更多示范高职院校热情参与。

第三,各院校在示范建设中形成的精品课程、优秀教材、教学团队以及服务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辐射引领同类院校的各种成果,可供学习借鉴的真实产品和有益经验。

(三)推进“百花园”建设的若干思考

示范高职院校建设作为一项国家工程,应该提高其综合效应,提高财政投入绩效,因此,在“百花园”建设问题上必须花力气认真进行研究。在此,提出三点思考:

第一,明确导向,加强引导。明确创建特色和实现共享是各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单位的共同任务,必须不折不扣,努力完成,共同做好!

第二,明确要求,加强考核。必须明确公开、开放、共享是示范建设的基本要求,并把公开程度、开放水平、共享状况,作为示范成效的重要标志加以考核,连同建设过程中承担的公益活动都作为内容之一,一并考核。

第三,明确内涵,加强投入。对于一些公共性项目,在教育引导的同时,也必须辅之以经济杠杆,用精神和物质相结合的办法来有效推进。

事实上,自2006年以来,国家示范高职建设计划已经取得了巨大成效,“百花园”的总体框架早已形成,建设成果已开始凸显,综合效应正在逐步显现之中。可以这样判断,如果从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看,它已经是一项最有效的投入,“四两拨千斤”是最为真实的写照。笔者提出这个命题,既是一种归纳,也是期待形成一种脍炙人口的理念。                                                                                                                                                          

(《中国高教研究》2009年第10期)


 

励精图治铸丰碑   继往开来创辉煌

——庆祝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建校60周年

李文

 


19491116,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的前身——东北机械农场技术训练班在共和国建国的隆隆礼炮声中诞生了……

60年荜路蓝缕,几代农职院人励精图治,从幼芽破土,到枝繁叶茂,到挺拔参天。60年学校伴随着和共和国一起成长,60年中国大地沧桑巨变,60年学校桃李满天、美誉满苑……学校前进的每一个脚步,都凝聚了几代农职院人的心血、汗水和智慧,凝聚了各级党组织和各级政府的亲切关怀和指导。

感怀历史与成就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与共和国同龄,学校几经更易,经历了6年本科教育,多年中专教育,2001年晋升为高职院校,20078月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60年风雨沧桑,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特别是晋升高职院校的这些年来,学校以先进文化为引导,以教育思想和教学手段现代化为先导,实施名牌战略,办学实力和社会声誉显著提高。

凝聚核心价值观  通过60年的积淀和磨砺,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孕育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的办学理念,1998年,学校面临着中等教育的生存危机,在教职员工人心涣散,学校发展举步维艰的状况下,校长范利仁提出了“热爱学校、开拓进取、自加压力、奋力拼搏’的校训。在办学理念指导下,在校训精神引领下,形成了“发扬四种精神、确保四个坚持,树立三种形象”的核心价值观。学校党委带领广大教职工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学接步入和谐、快速发展的轨道,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的能力逐年提升。

打造长久影响力  学校坚持爱心与责任并重、规模与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确保学校顶层设计的科学合理,构建了“科学定位,协调发展,内涵提升,特色育人”的内涵发展模式。学校现在基本稳定在7000多在校生、40个专业的发展建设规模。在课程建设上突出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在专业建设上实施“稳工兴农、以工促农”战略,强化内涵建设。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专业布局上重点发展农业类专业,优先发展人文、经济类专业,稳定发展工业类专业,符合黑龙江省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学校面向“三农”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培养适用型高技能人才,当我国农机行业发展滞缓导致各农业院校农机专业生源萎缩、致使大多院校缩减或放弃农机专业招生的时候,范利仁却大胆决策:免收学费招收农机专业的学生,与世界农机巨头美国纽荷兰公司联合培养农机行业高技能人才,为黑龙江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保住了农机专业生源,为实现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培养和储备了农机专业人才,这一举动堪称大手笔,大气魄!彰显了学校“以农为本,工农结合、以工强农、农兴工旺”的办学特色。

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0年学校投入2亿多资金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教学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建筑总面积达到24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5000多万元。学校17000平方米的第二校区、全塑胶体育场、万米体育馆、北方寒地农业示范园、5000平方米的畜牧基地等都已投入使用。学校新建60多个教学做合一的综合性实训室和生产性实习车间,面积在100平米以上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室就有12个,实现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具有浓郁的职教氛围,满足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满足了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的需要,满足了面向社会技术服务的需要。学校伴随着共和国成长的步伐,今天已是旧貌新颜,生机盎然,学校绿树葱茏,环境优雅,连续获得“高校绿化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学校紧密与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相结合,深度融入了企业的参与,历经十余年的探索与实践,构建并创新了“校企联合培养”、“两轮实践,工学交替”等各具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成立了由政府、学校和企业三方参加的校企合作委员会,探索出一条由政府协会搭台的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新途径,使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都得到很大提高。目前,校企合作企业数量达到300多家,校企合作形式由单纯性的顶岗实习向员工培训、接纳学生就业、共同开展产品研发方向发展。特别是与凯斯一纽荷兰、上海三一重工、哈飞集团等一些国际知名企业的深度融合,提升了校企合作层次。

抢占高职教育制高点  学校办学过程中,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牢牢把握教育教学质量这一生命线,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有多项教师制作的教学设备,被批准为实用新型专利。学校课程改革的案例被教育部专家在全国广泛推广,基础课改革为全国高职院校做出了“范式”。学校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国家级远程教育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4门,课程建设水平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引领高职院校快速发展。为了使示范建设成果共享共鸣,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学校先后为3个省27所高、中职院校开展对口支援,在实训室建设、师资双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发挥了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

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教师是办好教育的希望,学校不惜重金打造教学名师,现已初步建立了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机制,三级教学团队、三级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兼职教师建设的良性运行机制已经初步形成。学校广泛开展教师的国内、外培训。近5年以来共投入350余万元,选派了70多名教师赴国外学习和进修,选派200多人次到国内考查培训,选派160多名教师到企业锻炼,教师教育理念全面更新,教育教学能力显著提升。学校打造了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品牌,经过几年的培养、引进和聘任,现已形成了一支适合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结构合理的专兼结合的高速质“双师”型教学团队。学校现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名师9名,一些名师在省内外已具有一定影响和地位,彰显了学校师资力量和水平。

增强学校发展动力  内涵建设是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核心。学校强化了党政班子领导能力建设,领导班子从教育教学管理能力、战略决策能力,与企业合作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方面得以提高。学校加强了管理队伍建设,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教育管理干部,使其政策执行力、工作创新力、团队带动力等得以提高。学校深化了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以“全员聘任制”、“结构工资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为核心的竞争激励机制,构立了责、权、利相统一分配机制,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为学校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学校的管理特色基本形成,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学校获得黑龙江“百姓口碑最佳单位”、“教学质量过硬、学生家长满意学院”、“金蓝领计划培训试点院校”,“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全国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沉甸甸的荣誉。现任学校党委书记兼院长范利仁被授予“黑龙江省劳动模范”,“中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全国职教先进个人”、 “黑龙江省2005年度改革优秀人物”等荣誉称号。

拓展高职教育发展之路   近五年,学校现与英国、韩国等5个国家的8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引进德国双元制办学理念和模式,与韩国大邱工业大学进行“2+1.5”联合办学模式,目前已有48名留学生赴韩国就读,已和27名学生通过企业到日本和非洲的国家就业。学校成功举办了“合作·交流——2008中外职教论坛”,学校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提升学校认可度  人才培养质量,是检验一所学校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近几年,学生在国家、省部级各类大赛中获奖200余项,与本科生、研究生同台竞技也从不落败。学校毕业生年终一次就业率逐年攀升,今年已突破96%大关,在省内同类院校名列前茅,学校多次荣获“黑龙江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培育了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和数万名优秀高技能人才,他们因具备较强的工作技能、较好的思想素质和一定的创新能力的共性特点,已成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特色品牌。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的学子在为祖国和人民奉献聪明才智的同时,也为母校赢得了荣誉。

学校妥善地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实现各项事业的整体推进。学校逐年加大民生投入,编制内教职工年均收入从2004年的23468元增至2009年的59489元,增长了154%;通过分配制度改革,全面提高了聘用人员和临时工的工资标准,提高了院内岗位津贴标准。学校非常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为农场38名职工解决了事业编制问题,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广大教职员工共享了学校改革、发展和建设的成果。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颇丰,学校精神、校训、校风等得到凝练和升华,发展定位、办学特色等治校方略得以明确和固化,学校制度建设得以丰富和完善,各类文体话动得以有效组织和正确指引,师德师风建设效果明显,校园文化氛围日渐浓厚,和谐校园建设稳步推进。学校被业界内外誉为‘环境像沃土、人气像熔炉”的育人场。

经验总结  挑战未来

学校60年的发展历程,既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历史,更是“解放思想、追求卓越”的历史。特别是经过近10年的高职教育,为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提供了重要启示。

坚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先导是学校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始终坚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培养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有较强工作技能的人”的育人理念,是学校对如何办教育、怎样办好教育和办什么样的高职教育的理念创新,是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是学校不断抢抓机遇,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实现率先发展的关键。

坚持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是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不盲目追求扩大规模,牢牢抓住办学质量这一根本,力求在规模、质量、效益三者之间寻求一个合理的“度”,寻求教育质量与办学规模和效益的和谐统一,是实现学校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

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是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首要前提。必须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动摇,教学质量的永恒意识不动摇,教学建设的优先地位不动摇,教学改革的核心意义不动摇。只有持续加大教学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强化教学质量的危机与责任意识,深化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等领域的改革,才能夯实教学基础,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坚持建设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良好职业道德和过硬教学本领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只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一流的合格人才。要始终注重教育观念更新,注重师德培养,注重教育能力提升,注重教师结构合理,注重教师队伍的稳定。

坚持培育办学特色是提升学校社会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学校只有办出特色,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培育办学特色必须强化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必须突出特色专业的发展优势,要通过局部率先突破,实现整体跨越式发展。

坚持“按市场规律治校、按教育规律办学、用市场法则经营学校”是学校保持持久竞争力的重要原则。用经营的理念和手段谋求学校的发展,可以优化资源,提升教育品质,树立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危机意识和服务意识。

60华诞是学校发展的里程碑,又是一个满怀豪情的新起点。“全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范利仁同志用“办学以人为本,育人以德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科学地提出了“创品牌高职院校,走内涵发展之路”的办学思想。他认为,在服务现代化农业、确保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建设,在服务黑龙江地方经济和新农村建设的广阔舞台上.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肩负着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使命,学校唯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发展机遇,迎接改革挑战,在务实创新中求质量,才能在更高起点上建设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才能在教育强国的世纪大道上一路领航。

《教育与职业》2009年第31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开展技能竞赛,提高学生能力

刘文青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地处历史文化名城咸阳,其前身是创建于1950年的原国家级重点中专——咸阳机器制造学校,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职业院校之一。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制升格为西北地区首家实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全日制普通高校,隶属陕西省教育厅管理。建校五十多年以来,学院已向社会输送高、中职毕业生6万余名。近年来,学院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陕西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平  安校园”等荣誉称号,2005年获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级,2008年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院校。

学院定位为“教学培训型”高校,以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和高技能实用人才为培养目标,立足装备制造业,面向整个工业领域,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人才需求。积淀形成了“前校后厂”的办学格局和“校厂一体,产教并举、工学结合”的办学特色,构建了“实验室——校内实训基地(工业技术中心+专业实训室)——校办实习工厂”三级配套成龙并向校外实训基地、产业基地延伸的实践教学与学生能力训练体系。

学院还为学生就业提供了快捷有效的服务平台和广泛的选择空间,已基本形成了社会、学校双向互动的就业机制。学院每年举办毕业生就业洽谈会,为学生和用人单位直接见面、双向选择牵线搭桥,并与全国近40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毕业生就业合作关系,开通了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山东等27个省市和沿海发达地区的就业渠道。毕业生以其优良的素质、扎实的专业技术基础和娴熟的职业岗位技能赢得了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学校也得以使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

如此之高的就业率的取得,学院团委功不可没。自2006年以来,陕西工业职业学院团委坚持学院“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紧密围绕育人的根本宗旨,充分发挥团组织优势,连续四年开展了四届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熟练技能和展现聪明才智的平台,营造了一个尊重技能人才,争当技能人才、培养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形成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良好局面,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学院连  续四年一次就业率达97%以上。

职业技能大比拼

保障有力  团委把“职业技能大比拼”活动作为每年的重点工作来抓,在每届“职业技能大比拼”活动前,都由学院党委副书记牵头,召开动员会,明确各方职责分工,各相关部门和院系党政分管领导都对技能竞赛的开展给予了高度重视,通过开放实习基地、网络机房、实验室等教学设施为学生职业技能活动提供必需的场所,党委宣传部也积极配合,及时做好大赛的现场摄像及新闻报道工作,为技能大赛的成功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统筹安排   学院职业技能活动的开展以“职业技能大比拼”活动为总揽,其中有各系依据自身专业特色而设置的、参加者主要为本系学生的各项赛事,也有为全院学生设置的常规技能赛事,这就要求各系充分挖掘自己的专业特色,组织更多贴合学生的比赛。赛前,经过反复协商,充分调研,制订好赛前指导和培训方案,由各系将本系的赛事内容及初赛、复赛、决赛的大致时间上报院团委,由团委制作活动赛事表,便于统筹安排。

积极参与  学院每年都将“职业技能大比拼”的活动赛事计划列在团委年初工作要点中,印发到各级团组织及相关部门,使广大学生对即将要开展的技能大赛有个初步的了解及印象。在确立了大赛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总体方案后,以红头文件的形式,印发《关于开展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能大比拼”活动的通知》,使学生对活动有一个更加具体及深入的了解。在连续四年的活动中,各系也结合上一年的经验,每年都推出更加紧密,贴合专业及学生的技能赛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赛的积极性。

在活动期间,通过悬挂横幅、制作宣传扳、校园电视台、广播等多种形式,全面介绍“职业技能大比拼”话动的有关内容。坚持“重在参与、重在学习、重在提高”的原则,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加大赛。同时通过校园网和团委网页及时发布活动的动态,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氛围。

除了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外,各专业教师的参与和指导,是“职业技能大比拼”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团委积极与教务处及各系协商,肯定指导教师的工作量,调动了教师参与指导学生职业技能活动的积极性,加强赛前指导和培训,通过初赛、复赛、决赛,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也提高了大赛的水平和质量。

规范程序  举办“职业技能大比拼”活动四年来,学院团委在工作中不断完善活动制度,程序也愈加规范。奖项设立方案,由各系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立,经团委审核通过后统一颁发获奖证书和纪念品,有的项目获奖者还获得了留校任教的资格。每项赛事结束后,均有策划书、新闻报道、获奖名单等一系列实物存档,保  证了资料的真实及完整性。“职业技能大比拼”活动结束后,团委及时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并形成文字稿,供以后参考。

技能竞赛的延伸

为实现管理育人的全覆盖,加强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学院团委提出“素质教育学分化”,且突出素质教育中素质拓展项目的科技技能、社会实践,校园文化三个模块,并分别设定2个必修学分,单项学分间不能互换,以素质拓展6学分推进的方式,增强学生参与素质教育活动的积极性,扩大服务对象的覆盖  面,达到全员参与,实现目标效果上的全面性。

多年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团委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积极实施“一二三四工程”,即围绕一个大局(示范创建工作),打造两个品牌(技能竞赛、社会实践),加强三个阵地建设(思政教育阵地、网络教育阵地,社团活动阵地),办好四个文艺节(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新生艺术节、宿舍文化节),认真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将技能竞赛与学分制紧密结合,精心构建服务平台,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水平。

另外,学院还以全面提升职业能力为目标,从优秀企业中筛选10家学生实习单位,作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开展专业实践和技能锻炼,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2007年以来,学院积极参加全国各类科技竞赛活动,荣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二、三等奖;全国高职高专大学生创新大赛3个金奖;全国英语竞赛一、二等奖;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二等奖3次,省一等奖5次,省二、三等奖25次,陕西省机械工业创新设计大赛两个二等奖;“挑战杯”陕西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

四年中,技能竞赛大大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的热爱,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参与技能竞赛的热情大大增强,有效地促进了学风建设,也促进了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为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国家级、省级技能竞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育与职业》2009年第31

 

图书馆主要电子信息资源简介(二十二)

维普VERS考试资源系统

 

20091130日起维普VERS考试资源系统对我校用户开放试用,试用截止日期到2010531

试用网址:http://vers.cqvip.com

维普VERS考试资源系统简介

维普VERS强大的考试题库资源涵盖了英语、计算机、公务员、司法、经济、考研、工程、资格、医学等领域,一站式题库集中服务,省去读者的奔波。

特点:基于网络化的电子题库资源,有效解决纸本资源副本不足的问题,不受使用量和使用次数的限制;可以定题定量进行专项薄弱环节的集中训练,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在考试前进行专项强化练习和模拟自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计划来组织各种网络化的随堂测试或正式考试,随时对学生的学习进展做准确的评估,VERS实现了对教学、考试、学习的高效教辅平台。无纸化考试,体验机考新模式;成本低,使用面广。安装维护方便,使用简单,更新及时,节省教学教辅的人力物力;在线答题,在线评分,提供参考答案和权威解析,达到了即用即知即学即会的效果,全面提高学习成绩。

 

 


主办: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图书馆

编辑: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图书馆信息系统部

 


图书馆网址:http://lib.bvca.edu.cn

电话:(01080358899-654     Email:qq332007@hotmail.com